冥王星為什麼不屬於九大行星,因為什麼被除名?

來源:人人運程網 1.11W

我們都知道冥王星星座原本是屬於九大行星的,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就被除名了,現在科學家只承認八大行星。那麼冥王星為什麼就不屬於行星了呢?是因為什麼被除名的呢?被稱之為行星有什麼條件呢?一起來看看吧!

冥王星為什麼不屬於九大行星,因為什麼被除名?

按照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投票通過的行星定義,行星和矮行星區別在於有沒有掃清了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也就是説,如果把天體定義為行星的話,應該是局部天體羣中體積最大的。局部天體羣就是指穿越和靠近天體軌道的天體的集合,通俗地説,就是在這個天體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行星比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加在一起要大。

根據新定義,同樣具有足夠質量、呈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被稱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其他圍繞太陽運轉但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物體被統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大會決定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和其他天體按照下列方式劃分為3個明確的類別:
  一顆行星是一個天體,它滿足圍繞太陽運轉,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近於圓球)形狀,同時掃清了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
  一顆矮行星是一個天體,它滿足圍繞太陽運轉,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掃清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一顆衞星。
  其他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衞星除外,統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下面來看看行星的定義,究竟什麼樣的天體才能被稱之為行星:
  1: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得引力將自身擠壓成球體。

2:必須圍繞自己的母恆星公轉,你不能把圍繞行星公轉的衞星計算在內,也不能把沒有自己母恆星的遊蕩天體計算在內。這兩條定義是之前就一直存在的,已經存續了一個世紀了。

3:第三條是最為重點,是冥王星被降級的根本原因,這條就是前幾年新增加的定義。行星必須有足夠大的引力來吞吐碎片。其含義是,如果你將一堆小天體碎片丟入這個星球公轉的軌道內,如果這個星球的引力能將這些碎片拋出軌道範圍(原理先不説,反正引力是能將其拋出的),或者在長達40億年裏依靠引力將這些碎片一一吞噬(為什麼是40億年,因為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誕生時間就是40多億年,這條定義就是以我們的太陽系為標準的)。如果它做得到,它就是顆行星,如果它做不到,它就不能被稱之為行星。

冥王星的公轉軌道內,都是柯伊伯帶的冰封碎片,而冥王星顯然已經繞日公轉40億年以上了。但是由於它自身的引力太小,還無法清除這些軌道內的障礙物。這也是柯伊伯帶矮行星的普遍特性,既質量足夠大、繞日公轉、無法清除軌道碎片,和其它已經能夠清除軌道碎片的八大行星完全不同。所以科學

家們給柯伊伯帶這些天體一個新的歸類:矮行星。
  行星必須能依靠自身引力清除公轉軌道內的所有障礙物,要麼拋出,要麼吞噬,總之它必須使得這個公轉軌道成為行星自己的“專用軌道”。這一定義非常重要,比如地球和金星現在都是行星,如果有一個外在得力將它們推入一個共用一個軌道之後,這兩顆星球就都不能被成為行星了。

這是為了對行星的定義更加嚴謹和準確,也算是天文學的一大進步,嚴謹和規範化對科學的發展總是一件好事。科學不能因為個人喜好,不能因為我喜歡冥王星,所以應該給它一個特例,讓它保留行星行列。

小結:冥王星之所以被人們除名,是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它並不屬於行星的列表,因為它的體積非常的小,質量不夠大,而公轉速度或者是相關的資訊都是不屬於行星的列表的。因此科學家們一致決定,廢除冥王星,改為矮行星行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