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公司起名方法

來源:人人運程網 2.79W

日用品公司起名方法,眾所周知,公司企業及企業產品的名稱對消費者的選購是有直接影響的。所以每一位企業經營者,無一例外精心設計企業的名稱,深深認識到它在競爭中所起的作用。下面姓名網為大家介紹,日用品公司起名方法!

日用品公司起名方法

日用品公司起名方法

日用品公司起名方法

公司名稱起得好對公司良好形象樹立有着重大影響。當下日用品行業大大小小的公司不計其數,想要激烈的競爭中搶佔一份市場,好的日用品行業公司起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小編就來分享日用品公司起名方法。

☁、專用字取名法

專用字有兩類:一類是某些行業的習慣用字,一類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某些行業分外喜歡的字。

☁、吉語取名法

“興”、“隆”、“源”、“茂”、“發”等字在舊時的店鋪的招牌上常常出現,這是舊時生意人喜歡討個吉利,講究口彩,如老字號月盛齋開辦於1775年,店名為“月盛齋”,就有“月月興盛”的意思;國人開辦的第一家啤酒廠北京的雙合盛五星啤酒廠是山東人張閣與郝升為主集資開辦的,取名“雙合盛”,就有“雙方合辦、財路茂盛”之意。

☁、迎合取名法

把公眾喜歡的吉祥用語用在公司店鋪的名稱裏,來迎合顧客的求福心理,以此招攬生意。

☁、姓名結正當

如我們前面提到的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都屬於此類取名方法。日用品公司起名

☁、自誇取名法

運用自誇的方法來取名,主要是腳紮實地地把公司諾言、產品質量等方面的長處體而今公司名稱上,給自己增添信念,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公眾以信任感。如上海金城工藝社,意義在於自己在競爭中如金城湯池,攻不可破,上海精益眼鏡公司,意義在於公司從各方面能做到精益求精。

☁、標誌取名法

標誌定名法主要是以實物為標誌,來突出企業公司的明顯特性,而今在國際上已發展成了CIS(企業識別系統)的一部分。

☁、雅字取名法

這種給公司取名的方法是中國特有的商業性定名。由於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傳統上有一種重文抑商的觀念,於是一些商人把商業性場合也定名為像文人的書齋一樣,如“齋”、“閣”、“軒”、“居”、“園”等。

☁、俗語取名法

俗語較為民間口語化,運用俗語定名的企業公司,其名稱能被大多數的公眾所接受。著名的王麻子、狗不理等都屬於俗語取名。“好吃來”瓜子大王、“鮮得來”排骨等叫得響亮的名字給人一種親熱感。

☁、諧音取名法

運用這種方法取名,看似偶爾偶合,實屬別有專心,讓人讀來別風趣味。

☁、品牌取名法

品牌定名,一般是指公司企業創造出了名牌產品今後,再用自己的品牌名作為公司名稱的,如上海從前的綠寶金筆廠、上海鳳凰自行車公司都是以各自的品牌產品“綠寶金筆”、“鳳凰”來取企業名的。

知名日用品公司起名

日本花王日用品公司

花王株式會社成立於1887年,前身是西洋雜貨店“長瀨商店”(花王石鹼)。山西汾酒重要事項未公告,今日全天停牌;擬披露重大事項,全通教育、鵬輝能源於24日開市起停牌;應交易所要求,花王股份全天停牌;*ST亞星有重要公告,全天停牌。 2月22日晚間,花王股份在回覆函中表示,分紅依據是公司三季報結合全年經營成果、財務狀況進行的推斷。花王集團認為,雖然公司2016年業績總體相對穩定,但訂單增多增強了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

美國強生

美國強生(Johnson & Johnson)成立於188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日前,《南方週末》發佈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在華慈善公益榜等榜單,強生以滿分成績躍居慈善公益榜榜首,併名列世界500強企業在華貢獻排行榜第26名,居製藥行業領先位置。該榜單調研於2003年由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與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等機構共同發起,並一直連續舉辦。調研根據企業主動公開信息、政府部門登記信息及第三方調研等科學、客觀的數據資料作為研究基礎,對企業資產規模以及責任狀況做出綜合研究與評估,生成對境內企業社會責任狀況的全面評估榜單。

寶潔公司

寶潔(Procter & Gamble,簡稱P&G)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市。日前Tiffany&Co突然宣佈與維權投資者JANA Partners及意大利珠寶品牌寶格麗前首席執行官Francesco Trapani 達成協議,新增3名獨立董事並讓新投資者共同物色新首席執行官接替因為銷售疲軟而在上任不到兩年就被辭退的Frederic Cumenal。新增的獨立董事除Francesco Trapani外,還有Roger Farah 和James Lillie ,目前董事會已從10人擴容至13人,不過未來2年會有3名董事陸續卸任。

高露潔

成立於1806年,威廉·高露潔以自己的名字註冊了一家公司,以生產牙膏開始事業。1890年,高露潔走出美國本土拓展全球業務。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公佈,去年第四季純利為6.06億美元,前一年度同期虧損4.58億美元,撇除一次性項目,每股盈利為75美仙。受到美元匯價強勢的衝擊,集團期內收入跌4.6%至37.2億美元,低於路透綜合市場預測的38.7億美元,未計算匯兑負面效應的自營收入增長升1.5%,新興市場升4.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