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6W

中國是一個由姓氏血緣為紐帶並且代代相傳的國家,説到姓氏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追根述源的想法,受到歷史文化及其習俗的影響,人們往往在談到和自己同姓氏的歷史名人時,往往流露出一種尊崇、自豪之情。那麼,兜,讀音作dōu(ㄉㄡ),亦讀作tóu(ㄊㄡˊ)兜姓,作為中華民族姓氏之一,都有哪些歷史淵源,隨小編一起去百家姓看看吧。

兜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第一個淵源
  源於尹祁氏,出自遠古帝王堯帝之臣讙兜,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讙兜,古稱渾沌、鴅吺、讙頭、不才子,是遠古顓頊帝的後代,堯帝的臣子,史書記載其為佞臣,是四凶之一。傳説,在堯帝執政晚期,讓舜來掌管朝廷政務,臣子們個個擁載,只有四個人耿耿於懷,就是讙兜、共工、鯀、三苗,被稱為四凶。讙兜,出身於帝胄貴族,是堯帝的近臣,也就是被世人們稱為渾沌者,他曾將共工推薦給堯帝。讙兜本性野蠻頑劣,喜好行兇作惡;共工荒淫無度,玩忽職守;鯀則治水多年,剛愎自用且驕橫無理,而三苗則特別喜歡造反。這四個人都出身於帝胄貴族,對堯帝破格啟用出身平民的舜極為不滿,一致怪怨堯帝將天下讓給一個山野村夫是老來糊塗,説堯帝欲將帝位禪讓傳給女婿而不傳給兒子丹朱是內外倒置。

在史籍《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後來,共工被堯帝免職流放到幽陵(今北京),讙兜被堯帝關在崇山(今雲貴),三苗被堯帝驅趕到三危(今陝甘),只有鯀因治水不利且水患連連,被堯帝砍了頭。在史籍《莊子·在宥》眾記載: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共工的後裔成為北狄民族,三苗的後裔成為西戎民族,鯀的後裔成為東夷民族,驩兜的後裔成為百越民族和苗夷。

在驩兜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驩兜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驩氏、兜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該支兜氏讀音作dōu(ㄉㄡ)。

第二個淵源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晚期宋國君主宋景公兜曼,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宋景公,名子兜曼,春秋時期兜、頭二字通假,因此又稱子頭曼,是春秋歷史上一位仁心愛民的國君。子兜曼的父親是宋元公子佐。宋元公時世後,子兜曼在周敬王姬丐三年(公元前516年)即位,是為宋景公

周敬王十八年(宋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02年),曹伯陽剛即曹國之位,就仗着晉國勢力干預宋國朝政,宋景公果斷出兵伐之,擊敗曹國軍隊並將曹伯陽及宰相公孫強抓回宋國殺之。宋景公非常敬重老子和孔子,曾親自去向他們請教治國的方略,回來後遵禮重德,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在其執政期間,除了在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因曹國依仗晉國跟宋國搗亂,宋景公怒滅曹國之外,宋國一直也沒發生什麼重大事件。在史籍《史記·宋微子世家》、《呂氏春秋·制樂篇》、《新序·雜事篇》等中都記載:宋景公三十七年,熒惑守心,宋景公憂心大禍,問於太史兼司星官子韋,子韋説:可移於宰相或蒼生。景公念及天下蒼生,皆不同意,此時熒惑退避三舍。

到了周敬王姬丐四十年(宋景公三十七年,公元前480年),宋國天頂上出現了熒惑守心。心,當時是象徵宋國的星宿;熒惑,是火星的別名。古代星相學視其為主刀兵的兇星,行止不定。熒惑星休止在心宿,預示着宋國國君有災禍。宋景公因此非常憂慮。太史兼司星官子韋建議説:臣有辦法把災禍轉移給宰相。宋景公不同意:宰相好比我的股肱,國家全靠他治理,怎麼可以使他遭受禍患呢?子韋説:那麼,可以把災禍轉移於民眾。宋景公堅決反對:國君應該以仁愛之心安撫百姓,怎可反而讓百姓承受災患呢?子韋又説:滿那麼,還可以把災禍轉移於年歲收成。宋景公搖搖頭:年歲收成不好,百姓就會困苦。害百姓以自保,我哪裏還配作國君呢?子韋感慨地説:天高聽卑(天雖至高在上,也會眷顧謙卑養德之人),國君赤誠仁心溢於言表,一而再,再而三,星相也會受感召而移動的。不久,熒惑星果然移動了三度。孔子得知此事後,曾感慨地稱讚道:仁哉兜曼!依星相之説,熒惑偏走一度就增壽七年,宋景公因此而延壽二十一年,在位執政四十八年後,在周元王姬仁七年(公元前469年)無疾而終。

宋景公無子,取宋元公之孫公孫周的兒子子得(子特)為養太子,後來成為宋後昭公,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稱兜曼氏,後省文簡化位單姓兜氏、曼氏。該支兜氏讀音作tóu(ㄊㄡ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