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名中的小名和官名

來源:人人運程網 5.74K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人的名字有小名和官名兩大類。

周易起名中的小名和官名

在山西農村,小名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父母嬉笑中的暱稱,如大頭鬼、二硬眼、胖胖、小山子等等;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嬰兒體弱,為了防災而起的名字多與動物有關,如狗剩、狗兒、狗不理、狼不知等等,隨意而叫的綽號與節日名稱相同也是小名的重要來源;依附巨大的山川河流與建築物而起的小名也很多,如大同縣西冊田村附近有個冊田水庫,該村以小庫作為小名的多達12人,這裏的暗寓是明顯的,寄託了父母希望子女牢固、結實的心理。作為傳宗接代,繼續香火的一種象徵,有些小名往往以孩子出生時爺爺輩的年齡直接命名,如59、63等等,這主要限於男孩。

在民間,小名很多以難聽的字眼來充當。俗以為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有利於父母的撫養,由於生活貧困、嬰兒死亡率極高的舊時代,農家父母們僅希望他們的後代能夠象那些狗、牛、羊、驢等牲口一樣,不管吃什麼,多苦多累,都能夠賤生賤長,平安度日,所以很多人以狗、羊、牛、虎甚至尿、糞堆、毛蛋等字眼命名也就不足為怪了。

此外,民間有以賤名欺騙鬼怪的俗信,農民們以為鬼怪妖魔喜歡好聽的名字,他們就以這種難聽的名字,連鬼都不叫的名字來躲避鬼怪。還有如環栓,意思就是由灶王爺拴住孩子,命名時還要到灶王爺那拉一根紅頭繩拴在小兒的腿上,以防鬼怪攫去孩子。

小名也有表達父、祖輩的願望與理想的。如有福、來福、滿倉。所表達的信息一看就明,三喜所示是三代有喜,根成也表示後繼有人,如果生的一、二胎都是女孩子,有的人家往往就給她起一個“拖弟”、“改轉”、“改改”、“翻轉”之類的名字,父母們希望用這種小名能夠“拖”、“改”或“轉”出個男孩子來。

相信陰陽五行的家庭也往往為所謂缺土的孩子起一個得土、閏土、小奎之類的名,命中缺金者則叫鐵旦、鐵柱。

小孩的官名也就是大名,則比較正式,一般由長輩或請讀書人來起。注重字義,是中國人周易起名的傳統習慣,習俗往往根據父母不同的願望、期待、愛好以及流行時尚為嬰兒起個有意義的名字。

過去,人們的大名受家族、宗族的影響很大,大一點的家族,為了顯示家族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區別輩份與等第,預先就為後人規定了名字中的一個字。所以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同一個家族中的同輩人總有一個字是相同的。而且,承先、啟後,敬祖、延宗、興望發達等內容是周易起名時的要旨,如光祖、耀祖、繼祖;繼先、紹先、延先;思達、勁達、鍾達、茂達等等名字便是如此。

在山西農村的有些地方,命名時流行一種“跟爺孫”的方式,也就是根據爺爺的名字決定孫子的名字。如爺爺是三字為名,父親則只能是兩個字,孫子又是三個字的名,而且只有一個字與爺爺的不同,使外人看起來倆人有點象是兄弟。

姓名本是代表人的一種符號,是一種稱謂符號,姓名與本人本無必然聯繫,但由於它是人的代號,對於熟悉者來説,一聽其名也就如聞其人了,馬上會想到這個人的性別、年齡、性格、形象以及社會角色。這樣人與姓名也就有了聯繫,正因為如此,孩子名字的好壞,關係重要,民間普通認為,它與人的命運有很大關係。這樣一來,名字便與社會價值取向、父母的期望、社會流行時尚發生緊密的聯繫。從人們的姓名中我們可窺見社會變遷之一斑。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對京 、滬 、遼 、陝、川、粵、閩等七個省市174900人的人名用字的情況的統計結果表明,中國人周易起名時經常使用的6個字變化如下:1949年以前:英、秀、玉、珍、華、蘭。

1949年到1966年5月:華、英、玉、明、秀、國。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即文革期間,紅、華、軍、文、英、明。

1976年至1982年:華、麗、春、小、燕、紅。

其中,最富時代特徵的是文革期間的名字,反映了當時的風尚,小小的人名,正是社會進程的腳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