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姓起源 韓姓的起源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6W

韓氏來源主要有四:

韓姓起源 韓姓的起源

一、是出自姬姓

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唐叔虞之後裔,韓侯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封叔虞於唐,史稱晉國,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稱唐叔虞。春秋時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於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後為曲沃武公統一。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以後,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叔父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當時的韓地,在今陝西省韓城縣以南。韓氏一直在晉國位列公卿。至戰國初,韓厥的七世孫韓虔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起初,韓國建都於平陽,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建都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於新鄭,歷經八代,至韓襄王倉於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於是其宗室子孫以國為氏,稱韓姓,並大多聚居在古時的潁川郡。到西漢末年,河南尹韓騫因躲避王莽之亂,移居古時的南陽郡,是為河南、陝西韓氏。

二、少數民族複姓改為韓姓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鮮卑複姓為單音漢姓。北鮮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因“汗”與“韓”音相近,而把“出大汗”改為單姓“韓”氏。同時把鮮卑族的三字姓“破六韓”也改為單姓“韓”了。

明代甘肅臨夏土司改“可汗”氏為韓姓。明代賜元人實哈塔為韓姓。

清朝滿州八旗的“罕札氏”取“罕”與“韓”之諧音,改為韓姓。

清朝甘肅循化廳土司,是撒拉回人,也取韓為其族姓。

錫伯族哈斯胡里氏、韓吉利氏、韓亞喇氏,均改為漢姓的韓氏。

黑龍江省的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韓部落也取漢姓的韓為姓。

彝族安韓氏省掉“安”改為單姓韓。

回族、保安、土家、達斡爾、苗族、蒙古、壯族、白族、黎族中也有韓姓。

三、異國韓姓

漢武帝時獲直侯韓陶,朝鮮人。唐憲宗飛龍衞士韓志和系倭國人。

四、源於韓王信

韓王信,是故韓襄王的庶孫,劉邦立為漢王后,立信為韓王,因破項羽有功,漢王即王帝位後,便剖符給他,正式封他為韓王。以潁川為王都。後又下詔把他的封邑改在太原以北的地方,以防禦胡人,並以晉陽為王都。信請求將王都改設在馬邑。後叛漢降胡,並出兵攻打太原,兵敗。韓王信遂與太子亡走匈奴。

這是韓姓比較晚起的一個源頭。韓王信亡走匈奴,生頹當,以後頹當率眾內附,與韓嬰都被封侯。又因軍功,子孫累登顯仕。後遭王莽之亂,分昌黎、三原 (漢池陽縣地,在今陝西省中部)、潁川、陽夏(秦代縣名,治所在今河南太康縣)之系,異地而居,但都是弓高侯的後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