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姓什麼?孟姜女哭倒長城之謎

來源:人人運程網 3.24W

提到秦朝的歷史人物——孟姜女,人們都會想到《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這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故事傳説,那時家喻户曉,無人不知。然而,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孟姜女的原型是何人呢?姓什麼?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本週的歷史懸案吧!


  這個歷史故事大致梗概是這樣的:秦朝時期,秦始皇發動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處躲藏,誤入孟家花園,無意中發現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孟姜女惦記丈夫,就啟程到萬里長城尋夫。

  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誰知到了工地後才知道萬喜良已經累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裏。聽到這個的消息,孟姜女傷心地痛哭起來,直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忽然聽得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裏,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裏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最後,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屍骨。這就是我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孟姜女姓什麼?孟姜女哭倒長城之謎

歷史留給我們的疑問是,孟姜女真的哭倒了長城?因為根據常識來判斷,孟姜女哭倒長城是不可能的。那麼,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樣產生、流傳與演變的呢?有人認為,孟姜女的故事發生在齊國。齊為姜太公的封國,《東周列國志》等書中出現的“孟姜”,一般是齊國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所以,他們認為,孟姜女傳説的雛形是《左傳》記載的孟姜。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杞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弔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專門到她家裏進行了弔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姜哭調。嚴格説來,這時的孟姜女故事和杞梁妻故事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首先,杞梁的身分與萬喜良的身份不同,一個是齊國的貴族戰將,一個是蘇州的書生、秦國的築城役人。其次,從二者行為的性質看,貴族杞梁不貪敵賄,戰死疆場;萬喜良則是不堪辛苦,偷偷逃走。再次,從二位女人哭的原因來看,同樣是哀哭崩城,貴族杞梁之妻是表達心中悲哀;民女孟仲姿則是為尋求被築在城中的丈夫遺骸,哭到長城崩倒、白骨盡出。最後,從二人哭的地點看,杞梁妻是在城郊等候迎接亡夫的棺柩,再撫屍而哭;孟姜女則自己前往長城,哭倒長城。

隨着故事的流傳,情節進一步增加和完善。西漢劉向的《説苑》,增加了“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情節。他的《列女傳》中,又添了“投淄水”的情節。這樣,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漢代,開始接近於孟姜女了。到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説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且哭崩了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説整個杞城被孟姜女哭倒。到西晉時,杞梁妻的故事已經走出了史實的範圍,演變成文學作品了。到了唐代,杞梁妻更加接近孟姜女。詩僧貫休在詩歌《杞梁妻》中,把春秋時期的事情挪到了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了長城內外,把城牆演化成長城。這樣,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説靠近。到了明代,政府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發泄對封建統治者的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樑”,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説。

有些人不同意杞梁妻演化成孟姜女這種觀點,他們的根據是現在山東北部長城鋪村的傳説。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在泰山西邊有一條由齊國通往魯國的交通要道,在這條大道的咽喉處,南北排列着幾個村莊,最南邊的叫界首,中間的叫皮家店,最再往北的村莊叫鋪子。當時這裏正是齊魯兩國的交界點,魯國為了防禦強大的齊國,就在邊界一帶由西向東修建了一道邊防寨牆,只在路口處留有寨門,並屯兵把守。不久,就形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就叫界首。以後為了經商的方便,齊國商人便把貨物運到兩國邊界附近的地方安頓下來,並在這裏建商鋪客店,很快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被稱為“鋪子”和“店子”。

有一年鋪子村遷來一户齊國都城臨淄的姜姓人家,生了個女孩,取名叫孟姜。小孟姜聰明伶俐,十分招人喜愛。隨年齡的增長,小孟姜不僅長得越來越漂亮,而且手也越來越靈巧,爹孃一直都把她當成掌上明珠。當孟姜女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上門求親的人家絡繹不絕,最後爹孃為她選中了一户也由都城臨淄遷來的萬姓人家的男青年,青年的名字叫萬杞梁。

小夫妻結婚後,二人恩恩愛愛,相敬如賓。但他們結婚不久,齊國為了加強防禦,就在國內大力征調人力修築長城。當時青壯年基本都被徵調,萬杞梁也在其中。起先他在家鄉一帶修長城,雖然又苦又累,但終究因為離家較近,所以孟姜女能隨時到山上探望丈夫,送衣送飯。經過幾年的艱苦修築,在鋪子村的東西山上都建起了十分高大的長城。泰山以西的長城修築完以後,萬杞梁又被徵調到沂山以東去修築長城,一去幾年,音信皆無。有一年冬天特別寒冷,孟姜女心疼在外的丈夫,便連夜趕製棉衣,沿着長城向東,為丈夫千里送寒衣。她一路經歷幾多艱難險阻,最後終於在莒國打聽到丈夫的消息,但是此時丈夫已經累死,被埋在了長城之下。

孟姜女十分悲傷,如萬箭穿心,再也忍受不住心頭的悲痛,一頭撲向埋葬丈夫的城牆邊上,嚎啕大哭起來。就這樣,孟姜女哭了十天十夜,感動了上天,長城崩塌了一大片,自己丈夫萬杞梁的遺體也完好地顯露了出來,她撲上去為丈夫穿上了新做的棉衣,並選了背風向陽的地方,重新埋葬。孟姜女本想隨夫而去,但為了照顧公婆,強忍淚水返回。但不久公婆從別人嘴裏得知兒子已死的消息,傷心過去去世。孟姜女在萬念俱滅的情況下,投進村東的紅石江而死。鋪子村的村民為了紀念孟姜女,所以便把村子改名為“長城鋪”,後又改成“長城村”,並在城門閣樓東邊修建了孟姜女廟,廟內香火不斷,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就世世代代流傳了下來。

這個傳説並非沒有任何根據。杞梁妻哭夫的故事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549年,這時的秦長城還沒有修建。而根據我國曆史學家的考證,齊長城西段早在周靈王十五年(前557年)就已完成。《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有餘裏。”可見孟姜女哭的是齊長城,而不是秦長城。至於山海關附近的孟姜女墓,已有史可查,是清朝把一座貞女墳改成的孟姜女墓。齊長城考察隊對齊長城進行了全面考察後,認為孟姜女的原型就是杞梁妻,孟姜女埋完丈夫後,回到長城鋪,痛哭一場,投村東紅石江(現有殉情遺址)。通過這個傳説,可以看出孟姜女在長城鋪哭夫,進而演化為孟姜女哭長城。

那問題又來了,另外一個未解之謎就是孟姜女哭倒長城故事的原型到底是誰?這兩種説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顧頡剛是我國研究孟姜女故事的專家,他對傳説故事進行精細和系統的考證,寫出了《孟姜女的故事轉變》和《孟姜女故事研究》,從縱橫兩方面提出了故事的歷史系統和地理系統,對孟姜女的傳説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從孟姜女故事已看不清杞梁妻的真正歷史面目了。所以顧頡剛提出唐代以來孟姜女故事由春秋時杞梁之妻演化而來的説法,即第一種觀點。

  不少學者同意顧頡剛的上述論點。例如鍾敬文先生就認為:“民間傳説,是民間文學(口頭文學)的一種形式。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變化,正是這種文學的重要特點。”“孟姜女這個故事,流傳了2000多年,傳播地區幾乎遍全國,它的變化多姿是必然的。”“孟姜女傳説,由原來的齊國杞梁之妻,逐漸演變,到了隋唐之前,急劇轉變為孟姜女哭倒埋夫屍的萬里長城,正是口頭文學這種規律的表現。”

當然,並非所有的專家都同意顧頡剛的觀點。蘇聯漢學家鮑•李福清在1961年出版的《萬里長城的傳説與中國民間文學的體裁問題》一書中指出:“顧頡剛在分析各種有關孟姜女的作品時,並沒有把民間文學創作與人民的生活聯繫起來。”,“顧頡剛認為孟姜女傳説起源於古籍資料,這一結論是不能令人同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