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説:一字千金的典故

來源:人人運程網 3.81K

當我們督導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時,就會用許多讚美的詞彙去評論他,什麼洛陽紙貴,什麼不刊之論……這也是對作者的贊同和鼓勵。在中國民間傳説中,也不乏類似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個一字千金的典故,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間傳説:一字千金的典故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做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巨資,把作為人質的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説,心裏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説: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説:我們知道孔子的學問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為《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併發出佈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佈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 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讚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 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 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 我們便可説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 們説,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 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