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未解之謎之人面巖畫

來源:人人運程網 2.73W

世界上的文化千千萬萬,這些都是人類數萬年來的智慧結晶,那麼,這麼多的文化之間有聯繫嗎?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陸續在世界各地發現一種特殊的人面像巖畫,它們之間有存在關聯嗎?本期世界未解之謎,小編將帶大家去看看這些巖畫之間的聯繫。

世界未解之謎之人面巖畫


  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起,一種特殊的巖畫——人面像陸續被世界各地的學者發現。從北美洲西海岸到阿拉斯加、阿留申羣島,一直延伸到中國大陸。在巖畫學者宋耀良的筆下,一個清晰的環太平洋地區人面巖畫帶被勾勒出來。這些人面像似乎都指證着同樣的事實:它們具有一致的宗教文化內涵,共同的構圖特徵、製作技法和表現風格。由此,一個大膽的推測被提出,在史前文明時期,東北亞和北美洲之間發生過一次跨越大洋的人類大遷徙。

1969年春天,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政府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李祥石,前往金山鄉執行公務。在返回的路上,他無意中發現,在賀蘭山口兩側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地刻畫着類似人面的圖形以及各式各樣的動物和奇怪的符號。當時天色已晚,帶着一連串的不解,李祥石下山了。

李祥石並不是第一個發現巖畫的人。早在公元五世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名著《水經注》中就留下了有關巖畫的大量生動的記載。他説,黃河自甘肅北流到寧夏,經過寧夏陶勒縣至內蒙古磴口縣一段五百里黃河沿岸的山中,有被刻畫的山巖,圖像似虎似馬,所以被人稱之為畫石山。

1979年,李祥石再次來到了賀蘭山口。在過去的十年中,他從來沒有忘記這些巖畫。這一次,他帶來一部照相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讓這些古老的面孔第一次離開它們所依存的巖石,以影像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賀蘭山發現巖畫,這個消息一經披露在中國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對賀蘭山巖畫的大規模普查也隨之開始。調查的結果令人吃驚:在賀蘭山東麓的27個山口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巖畫,內容涉及人物、動物、植物、天體和不明含義的符號,而這其中,最為詭異和神祕的圖形就是近千幅也被稱為是“類人首”的人面像。

巖畫,被稱為是凝固在石頭上的史詩。考古學資料表明,人類最早的巖畫可以追溯到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但巖畫被大量發現的歷史至今才不過一百多年。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在世界巖畫分佈圖上,中國還是一片空白,國際巖畫委員會對中國巖畫遺存的狀況一無所知

收到這封信件之後,國際巖畫委員會立即派人來到賀蘭山考察。當這些世界頂尖的巖畫專家們來到賀蘭山口,眼前的情形讓他們感到無比震撼。

在一片高達20米的山崖上,從上至下密密麻麻地刻畫了60餘個人面像。這些人面像表情各異:有的面目猙獰,有的傲慢不屑,有的温柔慈祥,有的神祕莫測。這些斑駁的面孔把一個個疑問拋向了每一雙注視它的眼睛:它們鑿刻於什麼年代?創造它們的究竟是些什麼人?

考古成果表明,在距今一萬年前,賀蘭山東麓的山坡下生活着一羣原始人。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他們慢慢學會了打造簡單的石器,也學會了製造簡陋的武器獵取動物、守護部落族羣的安全。為了生存的需要,他們不得不經常遷徙,追逐豐沛的水源和更多的獸羣是他們生活中永恆的主題。

宋耀良,曾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知青,恢復大學聯考後第一批考上了大學。在轉向對巖畫的研究之前,宋耀良就職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從事文學批評和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中國的改革大潮正在席捲大江南北,宋耀良卻離開了喧鬧的都市,不斷追逐、醉心研究那些刻畫在巖石上沉默不語的線條圖形。

1989年7月,宋耀良從蘇裕口穿越賀蘭山來到了陰山考察巖畫。正是在那裏,他有了第一個重大的發現。當地一位年長的學者用激動的語氣講述了他發現陰山巖畫的故事。這位長者就是後來被稱為“中國巖畫之父”的蓋山林。30多年前,蓋山林在這裏第一次看到了《水經注》中所記載的畫石山。在韓烏拉山口這塊卧牛狀的巨石上遍佈着大量的人面像,沒有人知道它們已經存在了多少年。當這一副副神祕莫測的陰山人面巖畫出現在宋耀良眼前,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他立刻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賀蘭山。在那裏,他曾經見過幾乎是與陰山巖畫一模一樣的人面像。宋耀良在對掌握的眾多資料進行了比較研究後,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散佈於中國各地的巖畫遺存中的人面巖畫顯示出了驚人的相似性。

兩年後,宋耀良對於中國境內人面巖畫分佈規律的理論逐漸成熟。根據他的研究,中國人面巖畫係一種同源文化所致,在中國境內呈三條帶狀傳播線。一條是沿內蒙古高原與華北、河套平原的邊緣線,從赤峯往西,沿各山脈的南麓,經狼山、陰山,到達巴丹吉林沙漠。還有一條是逆黃河而行,從內蒙古磴口,經寧夏賀蘭山,到甘肅,在兩岸面河的山谷口,留下眾多遺址。另一條則是從赤峯向南經江蘇連雲港,沿海岸線到達福建閩南、台灣萬山和香港。

1992年,集結了宋耀良對國內巖畫研究成果的《中國史前神格人面像》在上海、香港、台灣的三家出版社同時出版。在書中,宋耀良論證了散佈在各分佈帶上的中國人面巖畫是一種同源文化,它的背景是史前人類的遷徙。這一理論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人們驚訝的發現,這個貿然闖入的青年人竟為巖畫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切入點。1993年夏天,宋耀良接到了一份來自大洋彼岸的聘書:有鑑於宋耀良教授在中國史前巖畫研究方面的成就,特別邀請您為哈佛大學燕京學院訪問學者。那年秋天,宋耀良來到美國,專注於史前巖畫的比較研究。

宋耀良來到美國的第二年,有一天,在哈佛大學圖書館一間地下室裏,一份100多年前的考古報告引起了他的注意。1897年,美國考古學家勞弗爾在俄羅斯東部邊境的薩卡齊阿樑村發現了一個人面巖畫遺址,在黑龍江入海口的大石頭上雕刻着100多個人面像。1899年,勞弗爾在《人類學》刊物上發表了他的調查記《黑龍江巖刻畫》,第一次使用“人面像”這一巖畫術語。但是在之後100多年時間裏,這份薄薄的報告並沒有引起美國學術界的重視。

而宋耀良看後認為:“憑我這直覺,這個巖畫是中國去的。”當時的宋耀良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是到目前為止被發現的亞洲最東面的一個人面巖畫遺址,隔海相望就是北美洲大陸。科迪亞克島,位於阿拉斯加西南。1947年,美國考古學家海澤在此發現北美洲第一個人面巖畫遺址,100多個圖像鑿刻在海邊的巖石上,其中,主要是一種無輪廓人面像。如果這時候有人將這裏的人面巖畫與隔海相望的黑龍江下游的巖畫相比較,就不難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但在之後的近半個世紀,也無人做這樣的比較研究。

時至上世紀70年代,美加學者在美洲西海岸發現了眾多密集的人面巖畫。這些人面巖畫沿着阿拉斯加島嶼,沿海岸向南延展到北美中部。由此看來,只要在東亞和北美兩大人面巖畫區之間,找到一個連接點,這兩大系統的巖畫就貫通了。而最早發現的兩個人面巖畫遺址俄羅斯薩卡齊阿樑村和科迪亞克島,恰是這樣的連接點。

宋耀良決定大膽地畫一條傳播線。當他把中國大陸到俄羅斯、阿拉斯加、美洲西海岸沿線的諸多人面巖畫遺址用一條線連接起來,一個清晰的環太平洋地區人面巖畫帶被勾勒出來。這些人面像都似乎指證着同樣的事實:它們具有一致的宗教文化內涵,共同的構圖特徵、製作技法、表現風格,自成體系。而在世界其他巖畫遺存地區,人面巖畫極少發現。

宋耀良相信,人面巖畫是一種同源文化的傳播。199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室裏,面對着上千幅在全世界各地發現的人面巖畫圖片,宋耀良隱約感到,一個豐富多彩的史前文明世界圖景就隱藏在這些刻畫於巖石上簡單線條的背後,憑着一個學者長達七年在大洋彼岸孤獨研究所建立起來的直覺,他相信一些重大到足以改寫史前文明歷史的發現即將展開。

根據海平面上漲的速度與巖畫位置的關係,宋耀良作出了這樣的推斷:人面巖畫傳入北美洲西海岸的時間大概在距今四千年前。越來越多已無法用巧合來解釋的證據,都在向學者們隱隱傳達着一個信息,遍佈於北美洲西海岸的人面巖畫很有可能來源於上古時期的中國,人類在四千多年前有一次橫跨太平洋的長途遷徙。那究竟是一場怎樣驚心動魄的漫長征程呢?

從賀蘭山到陰山,大興安嶺一線水源充沛,動植物豐富,自古以來就是草原遊牧民族的一條交通線。學者們分析,遠古時代,這羣東北亞先民的遷徙也同樣選擇了這樣一條路線。他們從黃河兩岸順流而下,沿着陰山山脈和大興安嶺的走向一路向東。在水草豐美的地方,他們會停下來臨時定居。而當環境發生變化,他們就不得不繼續遷徙。在充滿着不安、不確定性的生活中,刻制巖畫成為他們精神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並慢慢做為一個傳統保存下來。一種圖形、一種格式也被固定下來代代傳承,不因時過境遷而改變。

賀蘭山有一幅最為特殊的人面巖畫,它被鑿刻在距離地面19米高處一塊醒目的崖壁上。它的面部呈圓形,重環雙眼,長有睫毛,頭部上方有着放射線狀的光芒。類似的圖形在環太平洋地區都有發現。從陰山、俄羅斯黑龍江下游,到北美洲西海岸,雖然線條略有刪減,但其母型不變。

2001年,宋耀良的學術論文《環北太平洋史前人面形巖畫研究》在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刊物上發表。宋耀良全面論述了他多年實地考察後的重要發現,美洲西海岸、阿拉斯加、阿留申羣島、俄羅斯黑龍江下游與中國境內的賀蘭山、陰山、連雲港等地的人面巖畫存在七種以上相似的符號和特殊表現形式:十字形、同心圓、弧形人面、X光形人體、淚線、眉心紋和臉上的小圓點。這是一種同源文化跨洲際傳播的結果,它的源頭在東方。在宋耀良的敍述中,遠古先民一次波瀾壯闊的史前遷徙之路終於在世人面前變得清晰而生動,人面巖畫起源於中國東部的大汶口文化區域。在北傳播帶上,由東往西傳播,經由赤峯的紅山、狼山、陰山,傳到賀蘭山時達到高潮。

最晚在距今四千年之前,具有鐫刻人面巖畫宗教文化需要的亞洲史前居民,經由內蒙古赤峯,沿着大興安嶺東麓,到達黑龍江;再沿江而下,在烏蘇里江河口和黑龍江下游,分別留下眾多人面巖畫遺址;而後出海,在阿留申羣島上,以跳島的方式,向美洲大陸前進。攜帶刻有小型人面像的卵石,就地製作此類圖像。當登上美洲西海岸時,又恢復了在山巖上製作人面巖畫的傳統。在沿海岸線向南遷移至加州北部時,一路留下密集的人面巖畫。完成這個過程,大概經歷了數千年的時光。

一次偶然的發現,連接起了一種神祕的文化。從中國西北到華南、從東北亞到北美洲西海岸,通過這些數量巨大、相隔遙遠卻極其相似的人面巖畫,一次發生在史前文明時期,環太平洋持續千年的遷徙之旅就此展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