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民族風俗禁忌 都有哪些

來源:人人運程網 5.94K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禁忌。畢竟文化的差異,也會來一些生活習慣的差異,想必應該應該都有所瞭解吧。那麼各大民族都有哪些民族風俗禁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各大民族風俗禁忌 都有哪些

蒙古族(měnggǔzú)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

禁忌:吃肉時須用刀,給人遞刀時忌刀尖衝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從衣、帽、碗、桌、糧袋、鍋台、磨台、井口、繩上跨過,敖包上的石頭、樹枝忌隨便拿走。

回族(huízú)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禁忌: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禁止抽煙、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雕像、神像)、禁止玩賭,禁止放高利貸等。

苗族(miáozú)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

禁忌: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

傣族(dǎizú)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禁忌:不能撫摸“小和尚”的頭部,若被外人(特別是女性)摸過頭,被視為仇人,而且“小和尚”“修身”時間會一切作廢,必須從頭開始;他們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窺看的。

傈僳族(lìsùzú)
  傈僳族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説上刀杆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禁忌:祭祭龍樹時,忌婦女參加。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則會導致更重的災禍。

藏族(zàngzú)
  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

禁忌:無論到寺院的大殿經堂,還是到佛塔、轉經亭等處參觀旅遊,都必須順時針方向即從左到右繞行;進寺院大殿前要脱帽;不能隨手翻動瑪尼堆上的石塊;不得下午去朝佛。

壯族(zhuàngzú)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

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脱鞋。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

朝鮮族(cháoxiǎnzú)

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禁忌:朝鮮族婦女懷孕後有許多禁忌,如不能吃鴨、兔、狗和豬肉。

高山族(gāoshānzú)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禁忌:忌生雙胞胎,認為雙胎是野獸所在,預示着災禍將至,必殺其一以為禳災。

納西族(nàxīzú)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由神靈主宰。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禁忌:進入納西人家時不能打主人家的狗;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裏唱山歌,吹口哨。

布朗族(bùlǎngzú)
  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禁忌:打掃寨子期間,不準人進出寨子。過新年期間出門玩耍,不準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樓時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

阿昌族(āchāngzú)
  阿昌族主要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這些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禁忌:兄弟都結婚以後,互相不能進對方的卧室;不能讓婦女住在樓上,男人在樓下;婦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門坎上,認為這樣會破財。

怒族(nùzú)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

禁忌:按照怒族的禮節,到怒族人家做客應帶些煙、酒之類作禮物。兒童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雞爪、雞血,婦女在40歲前不吃心肺。

鄂温克族(èwēnkèzú)
  敖包節是鄂温克族的節日之一,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羣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温克族還要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禁忌:產婦未滿月前,忌外人帶槍或鑰匙進屋,以防產婦斷奶。父母在世時,兒子不得蓄鬍須;下午忌理髮、刮臉;忌説“死”,若老人死,要説“成佛了”;小孩死,要説“小活了”。

鄂倫春族(èlúnchūnzú)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禁忌:晚輩不許直呼長輩的名字,也不許把長輩名字告訴別人,否則生下的孩子會沒有骨頭節。

赫哲族(hèzhézú)
  赫哲族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曆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禁忌:他們規定,獵人進山後,不許説怪話和謊話。在山林中遇到大樹樁子不許坐,他們認為這是山神爺老把頭坐的,別人是不準坐的。冬季在山裏狩獵,看到其他獵人的腳印不許踩。

門巴族(ménbāzú)
  “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曆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唸經祈禱,舉行各種祭祀活動。

禁忌:忌諱在客人面前走動,須從客人身後繞行。客人吃飯時不要吃光喝盡,須讓主人家的鍋裏、碗裏剩一些食物。客人未睡時,主人不能先睡。家裏有人出遠門,當天不能掃地。

各大民族風俗禁忌 都有哪些 第2張

白族(báizú)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

禁忌:訪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間為宜。年節或正月七年級這天,不能到別家串門。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續,斟滿杯茶。端給客人,被視為不禮貌,婦女分娩,忌外人上門。

保安族(bǎoānzú)
  保安族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節日,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禁忌:保安族的禁忌食牛、羊、雞肉,必須經阿訇或懂經典的穆斯林屠宰,否則禁食。嚴忌食豬、驢、騾、馬、狗肉以及兇禽猛獸的肉和一切動物的血;嚴忌客人進入女人的寢室。

布依族(bùyīzú)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曆“六月六”。

禁忌:“掃寨”時不準外人進寨;“戊日”、“甲子日”忌生產,忌出行;正月七年級至九年級不能動土,十五不能動刀、幹活,四月初八不能讓牛犁田;每年第一次打雷後的幾天之內,不能種地;布依族村寨的山神。

達斡爾族(dáwòěrzú)
  “達斡爾”意即“開拓者”。他們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禁忌:忌婦女上房頂、坐灶門、睡西炕。忌用刀、剪、筷子指點人,背手或拿馬鞭進入屋內。

德昂族(déángzú)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崩龍”是他稱,意思是“石巖”。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禁忌:婦女不與男客同桌吃,婦女不得在男子面前蹺二郎腿。婦女衣褲不能晾曬在男人穿行地方。

東鄉族(dōngxiāngzú)
  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

禁忌:禁食豬馬、驢、騾、狗、貓等肉和一切動物之血。所食牛、羊、雞、駱駝肉,必須經阿訇或念過經的年長穆斯林的屠宰,宰者須在屠宰前小淨,否則禁食。婦女在廚房掌勺炒菜時,忌嘗鹹、淡,先試口味。忌不經允許和穿鞋進入清真寺大殿。

侗族(dòngzú)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用於比賽用的“水牛王”。

禁忌:户內供奉祖先的神龕為最神聖之處,一切兇器(刀、鬆、劍、戟、戈、矛、弓、弩等)甚至棕索都不準放置其上,否則,視為對神大不敬,會招致懲罰,寨內舉行祭禮活動期間禁忌外人入寨。

獨龍族(dúlóngzú)
  獨龍族喜歌樂舞,特別善於通過“唱”和“跳”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思想感情,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起房蓋屋、歡慶豐收等重要場合都要載歌載舞、唱歌對調。

禁忌:獨龍族的禁忌主要有產婦不得在室內分娩,認為其“不潔”之氣,會衝犯室內的弓弩等狩獵用具,致使狩獵無獲。分娩時,忌男人照料,否則認為不潔之氣會導致男人一生不吉,甚至雙目失明。

俄羅斯族(éluósīzú)
  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週,不吃葷,只吃素。

禁忌: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牀上。忌諱數字“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不得用左手拿勺。

哈尼族(hānízú)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佈在雲南西南。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還有火把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禁忌:走路不能從老人面前走過,要從老人身後繞過。殺雞時,雞頭、雞肝等要敬奉給老人。當然,當家裏有客人時,為了表示對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雞頭夾給客人。這時客人應以雙手接過雞頭,然後把它轉敬給在座的老人。

哈薩克族(hāsàkèzú)
  哈薩克族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

禁忌:主人割給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給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絕,要愉快的接受,否則主人會認為你瞧不起他;在哈薩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過兩天;借用的馬在歸還時要卸下馬鞍,否則會認為是不禮貌的。

基諾族(jīnuòzú)
  基諾族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曆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曆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

禁忌:祭鬼之供品,忌人觸摸,認為有鬼附其上;住室忌無男,大竹樓裏必須有男性家長。若某家男性死光,須拆掉房子,令婦女回孃家或改嫁。

京族(jīngzú)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歌節)。唱哈多在哈亭舉行,哈亭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建築物。

禁忌:孕婦不得入哈亭,民間供奉神祗的場所。懷孕個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內煎東西,否則嬰兒會歪嘴。逢七年級、十五忌別人進門借火、借鹽醃魚,否則,家裏“水頭”(錢財)會給別人借走。

景頗族(jǐngpōzú)
  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3天。在景頗族的傳説中是天上太陽召集地上萬物參加的一種大型歌舞盛會,並由犀牛傳播至人間,後成為景頗族最盛大的節日。

禁忌:該族所信奉的鬼種類繁多,對鬼的忌諱亦極多。客人到村寨的“官廟”(寨內一空屋,內掛牛頭)要下馬;到景頗人家做客,進門必須脱鞋,到曬台處,則在過道門前脱鞋。進屋後,忌在房內久站不坐,應按一定位置入座。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禁忌: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擺在盤裏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

拉祜族(lāhùzú)
  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吃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傳説拉祜族兄弟是從葫蘆裏走出來的。大年七年級,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蘆盛水洗手,洗去過去一年的貧困,迎來新一年的五穀豐登。

禁忌:主人殺雞待客,客人不能主動拿雞頭吃,如主人拿給客人吃時,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辭給別人。禁止打狗殺狗。

黎族(lízú)
  黎族自稱“孝”、“歧”、“美孚”等。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農曆的節日“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説。

禁忌:忌頭朝門口睡覺,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認為可能有禍事臨頭號。

珞巴族(luòbāzú)
  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

禁忌: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動、坐其上邊;村村有神樹,不得砍伐。每年集體繞神石、神樹轉三圈和殺雞、投放飯菜、酒祭祀。

各大民族風俗禁忌 都有哪些 第3張

滿族(mǎnzú)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禁忌:禮儀忌諱滿族尊老敬上,居家對父母三天請一小安,五天請一大安。滿族人忌害烏鴉、喜鵲、狗,有並於崇鴉、鵲、狗的習俗。不準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毛南族(máonánzú)
  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曆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

禁忌:毛南族信萬物有靈,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響。

仫佬族(mùlǎozú)
  “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

禁忌:仫佬族的民間禁忌並不多,重要的是年節的十一禁忌,忌天亮才起牀、忌掃地、忌吃青菜、忌吃葷、忌洗衣物。

普米族(pǔmǐzú)
  普米族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如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舉行。

禁忌: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青蛙肉、馬肉、貓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掃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豬。晚上不能掃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髮、洗頭、梳頭。不能將鞋放在牀頭了,若門口立有經幡旗杆,旗色為白色或紅色,杆頂插把尖刀,表示家裏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內。

羌族(qiāngzú)
  農曆十月七年級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禁忌:婦女分娩時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撒拉族(sālāzú)
  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

禁忌: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到撒拉族做客,必須尊重其信仰,餐飲時避免提及豬肉等詞彙。

畲族(shēzú)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裏的客户。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舉行,亦稱“烏飯節”。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

禁忌:男子十八歲不結婚;如正月七年級忌挑糞,忌抬轎,吹喇叭;忌當乞丐;忌食狗肉;不做民夫;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忌挑烘;三月三日不下田等。

水族(shuǐzú)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端節是水族民間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最初的端節在每年農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進行。

禁忌:水族人長輩稱呼晚輩時,習慣用“小妹”來稱呼,子女不管男女,都稱為“小妹”。

塔吉克族(tǎjíkèzú)
  塔吉克族的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基本相同,其節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奇地前笛爾節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視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多在三月舉行。

禁忌:禁食豬、馬、驢、熊、狼、狐、狗、貓、兔和旱獺等動物的肉,以及一切動物的血。如果騎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門口下馬,更忌諱快馬到門口下馬,這意味着報喪或有其它什麼不吉利的消息。應慢步繞到氈房後面下馬。

塔塔爾族(tǎtǎěrzú)
  塔塔爾族節慶、禮儀食俗同當地其他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相似。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為“犁頭節”,多在春天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還有摔跤、拔河、賽馬等集體活動。

禁忌:塔塔爾族最忌諱豬,不吃豬肉。禁食驢、狗、騾肉和自死牲畜以及兇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包括羊血在內)。

土家族(tǔjiāzú)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土家族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七年級、十五也要進行小敬。

禁忌:鄂西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場中打3、4以外數目的雞蛋。俗信,1個(雞蛋)為獨吞,2個為罵人,5個銷五穀,6個是賞祿,7、8、9個則應了“七死八亡九埋”的不吉語,故習於打3個或4個荷包蛋待賓客。

仡佬族(gēlǎozú)
  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的歸屬,學術界尚無定論。也只有少數老人通仡佬語。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禁忌:清晨忌説鬼道神,晚間忌家中噓聲;正月七年級忌掃地、向屋外傾水,忌打罵孩子;驚蟄日忌犁牛;春分及三月九年級忌上山砍柴;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動土,不耕鋤;七月十五忌兒童夜出;除夕、春節忌推磨春難。屬於禮貌性的,仍多沿襲。

土族(tǔzú)
  “七日會”是土族慶祝豐收的狂歡節。

禁忌:到土族人家做客,進門前必須先呼喊招呼,否則,被視為無禮;進屋後上炕必須脱鞋,否則是對主人的不尊敬;忌諱同未婚姑娘開玩笑。

佤族(wǎzú)
  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禁忌:忌諱客人在家裏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一木杆,説明家裏有病人,忌外人進入;在佤族人家裏數鈔票被認為不吉利的,將要有災禍。

維吾爾族(wéiwúěrzú)
  維吾爾族的節日是用回曆來計算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日期是按回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時是在冬季,有時則是在夏天或其它季節。

禁忌:不吃未唸經的牲畜,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未放血的牲畜,不吃豬肉。吃完飯後,由主人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饢時不可將饢的背面朝上。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

禁忌:不食豬、驢、騾、狗肉。

錫伯族(xībózú)
  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

禁忌: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製品;不許坐、踩或跨過衣帽、被、枕;穿過的褲子、鞋襪不能放高處;不許坐、踩鍋灶,也不許坐或站立在門檻上;不能在屋內吹口哨;若大門口掛有紅布條或一束草,表示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不得入內。

瑤族(yáozú)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曆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禁忌: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

裕固族(yùgùzú)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髮儀式別具特色,按照傳統,裕固人家的小孩長到3歲時才第一次剃髮,屆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

禁忌:穿紅衣、騎紅馬的人是不準進帳篷的,這是由於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緣故,據説他們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紅衣、騎紅馬的,因此有這樣的禁忌。

彝族(yízú)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禁忌:飲食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忌諱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會為此報復。

漢族(hànzú)
  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禁忌:農曆大年七年級至九年級,忌踢門檻、掃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動用刀斧鋤、動土和打罵人等。

有些禁忌對於我們來説可能看着比較奇怪,但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就像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能觸碰的底線一樣,民族也是一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