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月50週年 回顧美國登月往事

來源:人人運程網 3.08W

人類的科技發展永遠不會停滯,在我們的歷史上,最難征服的應該是太空了,人類目前的科技要想征服浩瀚的宇宙空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天回顧歷史上的1969年7月2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征服月球,來了解相關的一些要點吧。

人類登月50週年 回顧美國登月往事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50年,但阿姆斯特朗那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經典獨白,仍然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裏。

眾多媒體發起了“登月50年”系列策劃,聚焦人類探索月球的點點滴滴,一起回顧人類和月球的往事。

1969年7月16日,土星五號火箭裝載着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12分鐘後進入地球軌道。

環繞地球一圈半後,第三級子火箭點火,航天器開始向月球航行。30分鐘後,指令/服務艙從土星5號分離,在轉向後與登月轉接器中的登月艙連接。月球轉移軌道射入將航天器射向月球。

“登月50年”系列策劃第六期揭祕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土星五號,由知乎專欄作者黃修源創作。

登月最首要的問題是什麼?最複雜的問題是什麼?火箭。一隻足夠大的火箭才可以把一套完整的系統推向月球。這個系統不緊緊包含了人類生存的系統(阿波羅計劃中的指令倉),返回的火箭和其他必要的物資系統(服務艙),和登月的飛船(登月艙)。所以跟發射一個衞星到太空中其實難度增加了很多。

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是前蘇聯在1957年發射的,僅僅重量83.6公斤。但是阿波羅計劃整個飛船的重量高達50噸。WHAT FUCK,基本可以等於一顆火箭發射了600個之前的衞星的重量。

人類登月50週年 回顧美國登月往事 第2張

先科普下阿波羅計劃的飛船樣子:
  其中那個銀色的錐形的飛船就是指令艙。在來回的航行中,宇航員就在那裏面生活。

基本合體飛行時候是這樣的。有一個特別的是,在起飛的時候,登月艙是在最下面的,順序是,登月艙,服務艙,指令艙。因為便於出現意外事故,指令艙可以單獨逃生,在飛往月球的路上,整個飛船會先把登月艙釋放,然後再反轉180度,服務艙再跟登月艙對接在一起。繼續飛行。到月球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對接的門,進入登月艙去登月了。

好了,開始説火箭。其實整個阿波羅計劃最困難的部分就是那個巨大的火箭--土星五號(土星五號也有一種翻譯叫做農神五號,但是我個人非常喜歡土星五號的這個名字),前蘇聯在研製登月火箭(前蘇聯的火箭叫做N1)的時候就不太順利。四次發射失敗,最後整個前蘇聯的登月計劃就泡湯了。

土星五號是由馮·布勞恩博士帶隊研究的,他是在二戰以後被美國從德國搶走的火箭專家,之前在德國的時候參加製造了V1,V2飛彈,基本美國的太空發展背後都是馮·布勞恩在背後的功勞。至今依然是全世界運載火箭當中推力最大,高度最高的火箭。土星五號高110米。

人類登月50週年 回顧美國登月往事 第3張

紀念人類登月50週年相關活動:
  連續3天晚上,50年前搭載“阿波羅11號”登月的“土星5號”火箭,將被全尺寸投影在華盛頓紀念碑上!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7月16日-18日晚上9:30至11:30,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影像將被投影到華盛頓紀念碑的東側。而在7月19至20日,將換成另一個時長17分鐘的項目——“阿波羅50週年:奔向月球”(Apollo 50: Go for the Moon)。

1969年7月16日,搭載着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發射升空。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據BBC報道,土星5號是歷史上最大的火箭,高111米,重2800噸,發射時每秒燃燒約20噸燃料,可以產生3450萬牛頓的推力。

除了巨大的火箭投影,7月16日,阿姆斯特朗的宇航服時隔13年再次亮相,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向公眾展出。這件宇航服由12種合成材料製成,有21層,重約35千克。

此外,國家檔案館會舉行“阿波羅11號電影節”,當年的阿波羅任務控制中心重新開放,NASA從6月開始展出的月球巖石甚至有44億歲“高齡”……登月50週年的紀念活動可謂花樣百出。

不過呢,直到今天,依然有陰謀論稱美國登月是精心虛構的。

小結:不管我們的歷史存在着怎樣的爭議,人類科技的發展都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肯定的,畢竟對於宇宙空間來説,人類是在過於渺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