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八年級回孃家是什麼風俗 有什麼説法

來源:人人運程網 2.85W

出嫁在外的孩子,一般都會選擇一年中大年八年級的時間選擇回到自己的家中,那麼這個在古代的具體説法是什麼呢?而且這一天不僅僅可以回孃家,還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每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具體這一天要做些什麼呢?

女兒八年級回孃家是什麼風俗 有什麼説法

女兒八年級回孃家是什麼風俗?
  傳統觀念認為,已逝去的老祖宗,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兩天都要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直到七年級的晚上享用供奉後再回到天上。老祖宗回家時如果看到家裏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而出嫁的已婚婦女歷來被是“外人”,因而不能在家裏過除夕和七年級,需待老祖宗七年級晚上返回後,女兒才可攜夫帶子以回到孃家,這樣回到孃家也是看一下自己的父母

大年八年級的習俗
  ——“食日晝”
  正月八年級,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七年級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從古到今,一直以來,正月八年級的時間就會選擇回到孃家看自己的父母的。

正月八年級的傳説
  中國民間傳説,明朝年間,倭寇作亂,屢犯閩浙海疆,故有戚繼光抗倭等典故。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關人民過年,疏於防範之際,裏應外合,攻入城中,死傷慘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為第二天是大年七年級,過年的時候就是要熱鬧的,可家裏死了人要辦喪事,怎麼辦呢?大家相約,第二天(七年級)先把喪事擱在一邊,等過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八年級)再辦喪事。於是大年七年級那天,大家仍舊按往常一樣,到親朋家逛門拜年,第二天(大年八年級)就閉門辦喪事,家中沒有喪事的也不出門,以免衝撞。三天後,也就是大年初五,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八年級、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門拜年的習俗就這樣形成並嚴格遵守下來了,這樣的習俗是比較喜慶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