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羣花之魁

來源:人人運程網 3.12W

梅花的花語:堅強、高雅和忠貞。

梅花的寓意,象徵:
1、春落梅枝頭。古人説,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後人又有另一種説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福,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我們最希望的和平。梅花的五片花瓣,分別象徵着吉祥。
2、梅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陳志歲微型詩《梅花》這樣寫道:“為使與嚴寒搏鬥之儔儕堅持下去,便把春消息透露給人。”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來,人們都讚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的美。所以,她象徵:
(1)隱者林逋有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2)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粧如小女,聚笑發丹脣。
(3)高風亮節的人 ——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自古承春早,嚴冬鬥雪開。
3、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民間傳説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其中有一首古詩是這麼寫的: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豔,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今人歌詠
《蝶戀花-詠梅》
黔州王華
一夜寒霜淒冷後,香動瓊枝枝上添新秀情竇初開能左右?紅梅朵朵風招手。
更哪堪凝神許久。
竹翠鬆高,梅傲稱三友。相思橋邊卿觀否?臘梅正在香時候!
《詠梅花》
傲骨敢為天下先,不與國色爭尊嚴。
幽香飄逸冰雪裏,迎梅花
梅花
來春色滿人間。
——張志真
梅傷 ·胡秉言
瑞雪點素粧,
又聞梅花香,
幾多相思寄惆悵,
風擾帷簾弄憂傷。
冰魄淡淡光,
清寂梧桐涼,
依稀星星擾衷腸,
醒在眼裏睡夢鄉。
浮生事無常,
恩怨兩茫茫,
紅燭遊離在婚房,
問君天涯在何方。
一曲琵琶傷,
一杯清茶涼,
一朵梅花獨自芳,
一絲愜意染銀霜。



《賦得紅梅花》  
(得“紅梅花”的“紅”字)
作者:琴岫兮
寒霜衝破瘦枝紅,憐爾淹留幽院中。
隋柳信沉三徑露,庾梅盟斷五更風。
山棲逋老孤懷結,月宿青娥餘恨窮。
自道冰魂愁懶賦,疑招雪魄在瑤宮。
《歸字謠*詠冬梅》
梅,傲霜鬥雪還有誰?喚春雷,管叫百花隨。
——張志真
以梅花讚美人的文章
《早》
深冬,釀雪的天氣。我們在紹興訪問三味書屋。從新台門走幾分鐘,過一道石橋,踏進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門就到了。
三味書屋是三間的小花廳。還沒進門,迎面先撲來一陣清香。那清香純淨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蘭花香。細想又都不像,因為小寒前後,桂花早已開過,蘭花卻還要遲些日子才開。是什麼香呢?據説“三味”是把書比作五穀、蔬菜、點心的,也許這就是書香?三味書屋是幾十年前的書塾,當年“詩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讀書聲,街上都能聽得到。
書屋朝西,門兩邊開窗。南牆上有一個圓洞門,裏邊有小匾,上題“停雲小憩”。東面正中掛一幅畫,畫上古樹底下伏着一隻梅花鹿。那是當年學生朝着行禮的地方。畫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樸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齊地放着筆墨紙硯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學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東北角上是魯迅用過的一張。當年魯迅就在那裏讀書、習字、對課,或者把宣紙蒙在《西遊記》一類的小説上描繡像。現在所有書桌旁邊的椅子當然都是空的。想到幾十年前若是遇到這種情形,壽鏡吾老先生該會喊了吧:“人都到哪裏去了!”默默中我彷彿聽到了那嚴歷的喊聲,同時記起魯迅在文章裏寫過書屋後面有一個園子,園子裏有許多蠟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來源:是蠟梅花。
邁進後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裏透黃,黃裏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着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早啊!魯迅的書桌上就刻着一個“早”字。
這個字還有這樣一段來歷:那年魯迅的父親生了病,躺在牀上。魯迅一面上書塾,一面要幫家務,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有一天早晨,魯迅上學遲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書認真著稱的壽鏡吾老先生嚴厲地説了這樣一句話:“以後要早到!”魯迅聽了沒有説什麼,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從那以後,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
是啊,的確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學梅花,作“東風第一枝”。
畫梅名家
中國畫以梅花入畫,有歷史記載始於南北朝,到了宋代僧仲仁才開始盛名,稱為“墨梅始祖”。中國曆代具有代表性的畫梅名家有:
南宋:揚無咎;
元代:王元章(王冕),也酷愛梅花,自號梅花屋主;
明代:陳憲章、王謙、盛行之;
清代: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
現代:齊白石、關山月、朱宣鹹、董壽平、王成喜等等。
詩人讚美的梅花是梅之飽經風霜的折磨,仍孤高自傲,對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這又是詩人對自己的一個真實寫照,梅常存於橋邊,驛外,磅,崖縫,是那麼的孤傲,那麼的高潔,詩人陸游便是這樣一種性格之人。“微雲淡月,對孤芳。分付誰,空自倚,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晃衝之《漢宮春·梅》),詩人必是一高潔孤傲之人。
友情象徵:“折梅逢驛使,寄於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荊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與范曄,濃濃友情傾注於一枝梅中,不知范曄當時收到此梅時是否被陸凱之舉所感動呢?“攜手江村,梅花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蘇軾《行香子》),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展露無疑。立於長廊中,長廊右為一水池,池中假山嶙峋,池右為一臘梅,簇簇金黃傲立於枝頭,池中水已為冰,假山上草已為殘根,近而觀之,撫其板幹,其幹之硬可整而知,不禁為其之堅強不屈所感動,良久立於樹下,思之遠矣 。
關於梅花文化,可以參考程傑《梅文化論叢》(中華書局出版)、 《中國梅花審美文化研究》(巴蜀書社出版)等書。

梅花:羣花之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