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冷知識大全,五四青年節冷知識精選

來源:人人運程網 1.68W

五四青年節大家從歷史書上都有了解過,所以對於它的歷史文化都比較熟悉,但是接下來我就從另一種方法來介紹五四青年節,大家想聽嗎?因為這些可能沒有在課本上學過,網友把這些知識叫作“冷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四青年節冷知識大全,五四青年節冷知識精選

  一、“五四”從何而來?
  五四青年節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39年,在紀念五四運動20週年的時候,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決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又稱“五四青年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正式宣佈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羣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的愛國運動。事件起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就此,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未能國家利益,在列強面前顯得軟弱,使國人異常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

  二、“青年節”們知多少
  台灣青年節定為每年的3月29日。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第十次革命,由黃興等人率領,在廣州起義,與滿清政府作殊死戰,激戰一晝夜後不幸失敗。在此役中犧牲之革命先烈,其中七十二人葬於廣州黃花崗,皆為有為之青年菁英,史稱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由於烈士們捨己救國的精神偉大感人,因此台灣政府在1944年三月六日明定每年三月二十九日為青年節。

  國際青年節定為每年的8月12日。國際青年節(International Youth Day)是一個由聯合國發起設立的節日。第一個國際青年節是在2000年8月12日。聯合國在1999年通過了第54/120號決議,將每年的8月12日定為國際青年節。國際青年節的設立為各國政府重視青年問題提供了契機。各地在國際青年日這一天,會舉辦演唱會、研討會、文化活動和會議等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通常會有當地的政府官員參加這些活動。

  世界青年日定為每年的11月10日。世界青年日(英文譯名:World Youth Day,港澳稱為普世青年節),簡稱世青(WYD),是會為青年族羣舉辦的國際節慶活動,由前教宗若望·保羅二世於1984年發起。其舉辦的緣由,是為了扭轉有信仰的青年日益遠離教會的傾向。世界青年日分為每年聖枝主日在羅馬舉行的“教區級慶典”、和每2至3年舉行一次的“國際級慶典”兩種;如無特別指出屆次,一般所稱的“世界青年日”皆是指國際級慶典。世青國際級慶典在全球擇一城市或教區舉辦,一般皆在暑假舉行,時間約一星期,除了禮儀與靈脩活動外,也包括各種國際文化與信仰交流活動,每屆均吸引全球各地的教會青年共襄盛舉。

  三、“五四”讓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女朋友”
  在20世紀初新舊交匯之際,女性角色與社會地位的轉變,也在不同程度地反向塑造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中國創始人之一、哲學家張申府對於戀愛經歷的自敍,頗為生動:“我和大部分的朋友不同,我在‘五四’之前一個女朋友也沒有。女朋友這個意念,對我總是帶有西方的色彩。在傳統中國從來沒有這種東西。在我父親時代的儒家世界,男人有妻有妾,但卻沒有女朋友。‘五四’,是的,‘五四’給我自由找我的女朋友。你可以説我是在‘五四’時期才成為一個男人。”

  張申府對“女朋友”與“妻妾”稱謂差異的敏鋭感知,既有西潮激盪之下的迴應,也有當事人對兩性意涵的內省——雖然在張申府眼中,自由地“找我的女朋友”,最終仍要以“成為男人”為標杆。

  小結:大家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原來青年節還有這樣的故事,還真是不瞭解不知道,一瞭解嚇一跳啊,其實這個節日就是讓青年們銘記歷史,為祖國發展事業做出自己一份力,希望青年人積極向上、奮勇拼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