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國慶日:7月1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1.71W

非洲國家布隆迪,很少人會關注到這個國家,其實,布隆迪也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據考察,布隆迪境內有兩大主要民族,圖西人和胡圖人。今天,小編將帶來節日大全中對於布隆迪國慶日的相關介紹,朋友們不妨看看,瞭解下這個神奇的國度。

布隆迪國慶日:7月1日


  布隆迪,全稱布隆迪共國(The Republic of Burundi),國慶日為7月1日。布隆迪位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北與盧旺達接壤,東、南與坦桑尼亞交界,西與剛果(金)為鄰,西南瀕坦噶尼喀湖。境內原山地,部由東非裂谷東側原構成,全國平均海拔1600米,“山國”之稱。

布隆迪位非洲中東部,首都布瓊布拉,官方語言為語基隆迪語。布隆迪人口600萬,由胡圖(85%)、圖西(13%)特瓦(2%)三部族組成。基隆迪語語為官方語言。?裰?57%信奉,10%信奉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估冀獺2悸〉?國慶日(獨立日)為7月1日(1962年)。

布隆迪,16世紀時建立王國。1890年淪為“德屬東非保護地”。1922年成為比利時委任統治地。1946年改為比利時託管地。1962年6月聯通關布獨立決議。1962年7月1日布隆迪宣告獨立(國慶)。君主立憲制,稱布隆迪王國。1966年11月28日國王被廢黜,成立布隆迪共國。1976年11月1日第一副總參謀巴札動變,成立第二共國。奉睦鄰友好,結盟、涉別國內,國際支持民族解放運動交策。

歷史沿革
  布隆迪原名烏隆地(Urundi),16世紀形成封建王國。19世紀中葉開始,英國、德國、比利時三國勢力侵入。1890年被德國征服當地統治已久的王權,將此地列為德屬東非的領土,並在1916年落入比利時軍隊的控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聯將當時已合併在一起的盧旺達-烏隆地(Ruanda-Urundi)分配給比利時,比利時則透過間接的方式扶植當地王族統治該地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盧旺達-烏隆地變成聯合國託管領地的一部份,委由比利時代管,1959年時烏隆地與盧旺達分開,1962年7月1日正式獨立,成為布隆迪王國。剛獨立時的布隆迪曾恢復過短暫的王權,但卻在1966年時由軍人出身的首相罷黜了原本的王子(他才剛篡位沒有多久),成立布隆迪共和國,開始進入軍人獨裁執政的時期。

布隆迪境內有兩大主要民族,為數約只有一成半的圖西人(Tutsi)自16世紀以來就一直擁有該國的統治權,控制着主要是由胡圖人(Hutu)組成的平民百姓,再加上非常稀少的原住民特瓦人(Twa)。這種少數民族佔高位的不正常社會結構埋下國家不穩定的惡種,並且在1993年10月時到達最高峯。那時剛上任才四個月、布隆迪有史以來第一位胡圖人身份的元首,也是首任民選總統的梅爾希奧·恩達達耶(Melchior Ndadaye),遭到主要是圖西人控制的軍方暗殺。恩達達雅的死,導致全面性的種族衝突,在這場種族衝突中至少有二十萬的雙方人口遭到屠殺,而當中原來有人口6.5萬的圖西人被屠殺至剩下5000人不到。這場屠殺一直持續到2002年時主政的圖西政府終於在國際的斡旋下與四支不同的胡圖叛軍簽下停戰協議,而與最後一支武裝組織民族解放力量(法語:Conseil National Pour la Défense de la Démocratie–Forces pour la Défense de la Démocratie,NCDD–FDD)的停火協議,則是在2006年9月7日時於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簽署。

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布隆迪地圖布隆迪國土面積為27834平方公里,地處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位於南緯2°20‘至4°27’,東經28°50‘至30°53’。北與盧旺達接壤,東、南與坦桑尼亞交界,西與剛果(金)為鄰,西南瀕坦噶尼喀湖。

(2)地形
  布隆迪境內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東非大裂谷東側高原構成,全國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國”之稱。根據布隆迪境內地形可分為3個區域:西部平原區,沿魯齊齊河走向,Rift Albrtine平原地帶,海拔774至1000米;中西部山嶺區,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山峯位於布瓊布拉市東南的埃哈峯(Heha),海拔2670米;中東部高原區,海拔1000至2000米。

(3)水文
  坦噶尼喀湖位於布隆迪西南部沿岸,面積3.29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00米,最深處達1455米,是僅次於俄羅斯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深水湖。

(4)氣候
  布隆迪屬亞熱帶及熱帶氣候。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東部均為熱帶草原氣候;中西部屬熱帶山地氣候。

(5)資源
  布隆迪礦藏主要有鎳、泥炭、鈰、鉭、錫等。鎳礦藴藏量約3億噸,品味為1.5%。泥炭儲量約為5億噸。磷酸鹽儲量3050萬噸,品味11.1-12.6%。石灰石儲量200萬噸。金礦分佈較廣,西北部儲量較大,開採與20世紀30年代,多走私國外。1993年森林覆蓋率為國土面積的5%,後由於火災和濫伐爾迅速減少至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