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馬獨立日:7月10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2.74W

巴哈馬的旅遊業是巴哈馬國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其首都拿騷的海邊,一片粉紅讓人以為那裏開滿了花兒,走近了,卻發現這竟然就是沙灘的顏色。原來整個沙灘都是由紅珊瑚被海水沖刷成的粉末構成的。可以説粉紅色的沙灘是巴哈馬的旅遊特色。作為一個旅遊國家,那麼,他們的文化習俗是怎樣的?他們的獨立日是什麼時候?隨小編去節日大全去看看吧。

巴哈馬獨立日:7月10日


巴哈馬簡介
  巴哈馬,全稱巴哈馬國,位於西印度羣島最北部,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海岸對面,古巴東北側。面積13939平方公里。人口26.5萬人(1993),黑人佔80%以上,餘為英國、加拿大、美國白人後裔。官方語言為英語。多數居民信奉。首都拿騷。全境由700多個小島組成。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其海域是世界重要漁場之一,巴是加勒比地區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旅遊業和金融業為國民經濟重要的部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500美元(1993)。主要出口石油產品、魚、藥品、酒、食鹽、水泥;進口食品、服裝、穀物、汽車、建材。空運和海運較發達。1492年哥倫布到此。1649年被英國人搶佔。1717年英宣佈巴為其殖民地。1783年英國西班牙籤訂《凡爾賽和約》,正式確定為英屬地。1964年1月7日實行內部自治。1973年7月10日宣告獨立(獨立日、國慶日),為英聯邦成員國。

巴哈馬文化
  (1)語言
  巴哈馬的官方語言為英語。

  (2)宗教
  巴哈馬多數居民信奉。

(3)風俗
  巴哈馬羣島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幾個世紀以來,他們形成了自己的風俗,使巴哈馬文化帶上濃厚的印第安色彩。後來,在1647年,英國的清教徒開始在伊魯瑟拉島定居,使巴哈馬文化發生了鉅變。在接下來四個多世紀的演變過程中,百慕大的奴隸和自由黑人、美國獨立戰爭之後逃離美國的保王派殖民者(帶着他們的奴隸)、從販奴船上解放了的非洲人、佛羅里達的黑種米諾爾人、其他加勒比島嶼的居民,以及中國人、敍利亞人和希臘移民相繼來到這裏,共同見證了巴哈馬的歷史。這些人在出身、傳統和信仰方面迥然不同,時至今日,他們已經塑造出一種獨特的、凝聚了各族生活方式的、豐富多彩的巴哈馬文化。

(4)禮儀
  巴哈馬的商務禮儀:訪問政府辦公室宜穿西裝。其他時候穿長褲、襯衫,打領帶即可。拜會公私單位須先訂約。銷售姿態宜保守。避免早餐時間約對方開會。

(5)藝術
  許多巴哈馬人在藝術方面頗有稟賦,這在他們豐富多彩的繪畫、具有感染力的音樂或華麗的舞蹈中可見一斑。巴哈馬的傳統音樂是貢貝,是非洲音樂傳統和歐洲殖民地風俗相結合的產物。“貢貝”是班圖語,是節奏、韻律的意思,也指那種用來演奏這種風格旋律的羊皮鼓。早在奴隸制時期,一些非常簡約的樂隊就已開始演奏貢貝音樂,因為那時黑人奴隸沒有多少材料製作樂器。典型的簡約樂隊有一架鼓,其實就是一個箍上羊皮的豬肉桶;一把木匠用的鋸,由一條金屬薄片加工而成;幾個沙球;幾根鼓槌;還有一把自制的低音小提琴(一個洗衣盆,中間穿上一根三英尺長的木棍,繫上一根弦)。

傳統的簡約音樂用來給巴哈馬四對方舞和踢踏式波爾卡舞蹈伴奏的,後者也是非洲與歐洲因素融合而成的又一案例。如今的簡約樂隊除了用鋸條和貢貝鼓之外,還用薩克斯、電吉他或其他樂器來演奏。不過,他們仍然保留着最初的簡約風格。這並不像是一種舞蹈,而更像是一種活潑的遊行步伐,形式為每前進兩步就後退一步。和衝鋒步伐一樣,跳躍式舞蹈也是源於西部非洲。這種舞蹈由一人領舞,其他人在其周圍跳舞,領舞者就在中央單獨表演。大家合着舞步拍手、唱歌,有時也擊鼓奏樂。幾分鐘之後,中央的舞者將挑選另一名舞者(通常是異性)代替他或她在中央的位置。這樣,大家就能保持高昂的興致,舞蹈就這樣繼續下去。巴哈馬的宗教音樂有着濃厚的殖民地背景,同時也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有些人認為它們是巴哈馬文化最好的體現。

宗教讚美詩與保王黨時期傳入巴哈馬的美國黑人奴隸歌曲有些相象。在舉行宗教禮拜的場所,可以常常聽到當代美國黑人的福音音樂和歐洲的古典音樂和諧地融會在一起。除了那些最嚴格的教堂,公理會教堂的歌詠活動都伴有拍手、音樂欣賞和宗教舞蹈活動。

(6)飲食
  海產品是巴哈馬菜系的主要原料。海螺(讀作“崆克”)是一種生長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它的肉是白色的,很結實,其上有淡淡的絨毛。新鮮而未加工過的海螺肉,非常鮮美可口。你可以用小刀切來吃,並在上面加以酸橙汁和調味品。還可以油炸(叫做“碎螺肉”),蒸,燉,煮湯,或是做成沙拉,雜膾,做成海螺丁等。巴哈馬特產的大螯蝦是一種無爪多刺的海產品,可以用來燒烤,剁碎吃或做成沙拉。其他的美食還有煮或蒸的陸地蟹。

各種新鮮的魚也是巴哈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好菜。佐以粗玉米粉的水煮魚很受遊客歡迎。用芹菜,洋葱,西紅柿和其他一些蔬菜燉魚是當地另一道特色菜。許多菜餚都會配以鴿子豆和米飯(這就是加勒比海有名的豆子加米飯佐餐),另外還會佐以調味品,西紅柿和洋葱。

豌豆在巴哈馬各種美味的湯中經常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湯里加麪糰布丁和鹹牛肉,或是裂開的幹豌豆做成的湯加火腿,只是眾多種豌豆肉湯的兩種。加勒比海和巴哈馬島還有一種叫做“蘇茲”的特色湯。湯略帶鹹味,它的成分是水,洋葱,酸橙汁,芹菜,胡椒粉和肉類,不加任何增濃劑。人們經常在湯中加入雞肉,羊舌,牛尾或者是豬蹄,來使“蘇茲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巴哈馬的菜系不是那種口味很淡的,相反,和西印度羣島的烹飪風格所不同的是,它受美國南方菜的影響,以當地的肉食和其他土產品為原料,做得有些辛辣,風味也很特別。很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就是上面曾提到過的魚加玉米粉。

巴哈馬島上,不管是烈性酒還是軟飲料都有各自的特色品種。每個酒吧都有自己獨特的招牌配製飲料。這裏的卡力克酒通體淡黃,經過冷藏之後飲用,可以消暑降温。巴哈馬的運動飲料是椰水,並不是那種口味濃重,富有脂肪的椰子汁,其中摻有少量甜牛奶和杜松子酒。還有一種叫做“換個味兒”的飲料,由當地特產酸橙製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