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植樹節的簡介 植樹節的來歷和風俗簡短

來源:人人運程網 2.79W

在以前的時候,為了追求高速的經濟發展速度,不惜犧牲植被,導致環境變差,因為這個背景下,我們開始植樹造林,同時為了動員所有人都一起植樹造林,設立了植樹節這一節日,那麼植樹節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有什麼傳統習俗嗎?

關於植樹節的簡介 植樹節的來歷和風俗簡短

植樹節是怎麼來的
  中國植樹節是以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生態環境而設立的節日。與其它慶祝性質的傳統節日不同,植樹節是需要各機關、還有單位一起高效地組織進行相關活動,才能更好地達到植樹節設立的初衷。1984年2月,全國綠化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中國植樹節標誌,以提高中國植樹節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方便民眾有組織地參與綠化活動。

關於植樹節的簡介 植樹節的來歷和風俗簡短 第2張

我國的植樹節的傳統習俗
  戰國時期的孟子曾經向梁惠王獻策説,五畝大的宅地,如果周圍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何愁沒有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司馬遷説:“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慄;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濟之間千樹萩;陳、夏千畝漆……此其人皆與千户侯等。”(《史記·貨殖列傳》)最後一句話,太史公説得很明白——擁有很多樹木的人,財富可以與千户侯相比。

在古代,有“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的諺語,就是説,如果你在某地僅住三兩年,種種糧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長住,那就要考慮種點樹了。當然,這個樹多是指經濟林木,如太史公所説的棗樹、慄樹、橘樹等。《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第三》引《襄陽記》載,吳國丹陽太守李衡,生前種柑橘樹千餘株,臨終前對兒子説,我們家很窮,但我種有千株柑橘樹,就像一千個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卻可以替你納税,補貼你用度。後來,李衡種的柑橘樹長成了,“歲得絹數千匹,家道殷足”。一直到東晉成帝鹹康年間(335-342年),其宅周圍尚存所種之樹的枯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