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寒食節是什麼意思?

來源:人人運程網 2.71W

寒食節又被稱之為禁煙節或者是熟食節,這個節日是相關起源於在春秋時代。那麼關於寒食節具體是什麼意思,具體有哪些風俗説法你都知道嗎?別猶豫,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揭祕:寒食節是什麼意思?

這個風俗的來源有兩種説法:
  一種説法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列國,介之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相傳他曾經割下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充飢。重耳返國即位,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而此時介之推卻與母親隱居綿山(即現在的山西介休縣),晉文公派人請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來。於是晉文公下令燒山,想把介之推逼出來。不料介之推死也不願出山,結果和母親一起被燒死了。晉文公非常難過,將介之推葬在綿山,還修了廟,並將綿山改稱為介山。為紀念介之推,晉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另一種説法認為,寒食節源於周代的禁火舊制。當時有逢季改火的習慣。春末出火,在這之前告戒人們禁止生火,要吃冷食。

舊時寒食節主要吃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另外還有“桃花粥”,這是唐代漢族寒食節的食物,流行於河南洛陽地區。《廣羣芳譜》中説:當地民間在寒食節,採摘鮮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鮮美,富於營養。這個風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這樣的唱詞:“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粧樓,桃花粥吃個飽。”

此外還有“青精飯”。青精飯也叫“烏飯”,主要是為滋補身體,祭祀祖先,相傳為道家所創。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中有這樣的記載:“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釋家多於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原先朝廷也給大臣賜食青精飯,嘉靖十四年間,皇帝認為其名不雅,於是改為賜百官於午門食“麥餅宴”。

漢代還有一種名菜,叫“五侯鯖”。唐代韓有一首《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五侯是漢成帝母舅王譚、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西京雜記》上説,這五個人互不和睦,他們的門客之間不得往來。只有一個人叫婁護的,很會説話,五侯都很喜歡他,紛紛送給他新奇的食品。婁護把五侯送給他的食物調和在一起,結果成了難得的美味,人們稱之為“五侯鯖”。其實,這所謂的“鯖”不過是魚和肉的雜燴,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調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鮮美了。

小結:在寒食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準備好的熟食,也就是所説的冷食來吃。有相關説寒食節的由來是因為臣子介和另外一個傳説春秋時代,雖然這個故事版本都是不同,但是寒食節的傳統一直都流傳下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