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恩施元宵節的習俗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9W

在幾千年的悠悠歲月中,民俗文化充滿生機,元宵節是漢文化中閃亮的一點,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你對元宵節瞭解多少?你知道恩施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揭祕恩施元宵節的習俗

  趕毛狗
  “趕毛狗”是土家人除害驅邪、祈求平安的一種宗教儀式。“趕毛狗”時人們的喊聲和着毛狗棚燃燒時“劈劈啪啪”的爆炸聲,甚是壯觀。

如今,湖北省恩施市紅土鄉低山一帶仍盛行“趕毛狗”,他們“鬧”元宵的主要方式就是“趕毛狗”了。每到正月十五這天,紅土鄉的土家人白天帶着小孩在山間取杉樹枝、毛竹、白蠟樹枝等易燃植物,於宅外搭棚燃燒,人們事先在樹林裏撿來枯樹葉鋪在地上,再搭上棚。吃過晚飯後,點上火和鞭炮,大聲喊“趕毛狗,趕毛狗,趕到山中不回頭……”孩童們則在稻場裏邊唱邊蹦:“正月十五趕毛狗,趕到張家的灶門口;毛狗打個屁,張家的粑粑不來氣;毛狗打個滾,張家的粑粑像石磙。”

據説很早以前,土家先人們以為毛狗聰明伶俐,就把它當做最好的朋友請到家裏做客,可毛狗吃飽喝足後依然不滿足,走的時候還偷土家祖先的雞。有一年的正月十五,人們都出去玩了,毛狗就乘機偷光了寨子裏的雞。人們回來後很惱火,放火燒了它的老窩。從此村裏平安無事、六畜興旺,便有了正月十五“趕毛狗”的風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着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小結: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