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文化故事精選:六合同春

來源:人人運程網 3.02W

剪紙文化起源於中國原始文化又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娛自樂的裝飾,在不斷的運用和傳承中也發生了不少的關於剪紙的故事傳説,那麼,關於剪紙傳説都都什麼故事呢?隨小編一起到剪紙文化去看看吧。

剪紙文化故事精選:六合同春


  從前,在北京城裏住着一户人家,只有兩口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還有一個是叫秀女的姑娘。這祖孫兩個都是心靈手巧的人,一把剪刀幾張紙在她們手下,能活靈活現剪出飛禽走獸花卉和窗花鞋樣,不管逢年過節還是平常日子,都有街坊鄰里登門求討。這祖孫倆總是有求必應,後來也就靠賣剪窗花、剪花樣子謀生了。而秀女和奶奶接觸的差不多都是一些窮苦人。有的小夥子要結婚了,沒錢布置新房,老奶奶和秀女就給剪點紙花,鴛鴦成雙,喜鵲成對,還有什麼“五穀豐登”、“年年有餘”等,貼在窗户上,掛在門框上,鋪在牀鋪上,蓋在被子上,壓在桌面上,粘在牆壁上,那可是用錢不多,紅火吉祥,熱熱鬧鬧,使新房一點兒也不顯“窮氣”。有的姑娘媳婦做新鞋,老奶奶和秀女就給剪點鞋樣,什麼“步步登高”、“一路平安”和“雙喜臨門”等,依樣繡在鞋面上,穿在腳上,走到那兒,都會有人讚賞花樣兒好。

傳説,在光緒年間,有一天從皇宮裏傳下聖旨,説是聖母皇太后慈禧要辦六十大壽,京都內外要貢納壽禮銀,上下臣工等都要穿上拜壽服。什麼是拜壽服呢?就是在慈禧壽日那天,上下臣工等,一律要穿以仙鶴和梅花鹿組成的“六(鹿)合(鶴)同春”圖案的袍服。那年頭,聖旨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違命。一時間,北京城上上下下,許多繡花作坊,全忙活開了。有錢的人家,為了討慈禧的歡心,找繡花工用金絲銀線作圖案,要求將為慈禧拜壽穿用的衣袍點綴得越富麗越好。還有那些小財主們,也是想着法兒製作新繡袍,為的是“顯貴”。折騰得京城幾十家繡工作坊,以及小門小户零散的繡工,也沒有例外,鬧騰得大家都一樣,忙的簡直連喘口氣工夫都沒有了。這麼一鬧騰,鬧騰得繡工錢,也隨之日益俱增,一天一個價碼,越來越貴,真是一針一線值千金,一件繡袍值萬兩銀。

但北京還有一句俗話説得好,乾土打不成高牆,沒錢蓋不起瓦房。慈禧辦壽,可真難住了千百户窮苦人家,鬧得家家户户愁眉不展,怎愁也愁不出錢來給慈禧辦六十大壽。所以,有的説咱們乾脆趁早來個“鐵球坐滑梯--溜吧!”逃出京城,逃到深山老林裏去躲躲,可是更多的人感到真是有點破家難捨,故土難離。而秀女和老奶奶就是屬於這樣的人家。秀女和老奶奶坐在家裏愁呀,愁又能怎樣呢?眼看一天又過去了,也沒有愁出什麼樣的高招兒來。
老奶奶的主意是:讓秀女一躲了事。可是秀女怎麼能忍心將老奶奶拋下一個人走呢?怎麼也不能這樣做。後來,誰也沒有料到。

有一天將近晌午的時候,秀女家突然來了個漂亮的大姑娘。老奶奶見了,以為是來討剪紙花樣的,還沒等問,她就先請安,然後懇求説:“老奶奶,您行個好,給點兒吃的吧!”老奶奶聽了,心想:“噢!原來是個討飯的!看被餓的樣子,怪可憐的!”秀女在一旁,二話沒説,扭身就到灶房裏去,捧出來兩個窩窩頭,那個大姑娘一點也不客氣,拿過去就吃。老奶奶説:“姑娘,我去給你燒點兒開水喝吧!”説完,轉身就走進了灶房。那姑娘拿着窩頭吃得正香的時候,她笑眯眯對秀女説:“請你再給一塊鹹菜吃,謝謝你了!”秀女聽了,心想:“是呀,怎麼沒想起給拿一塊鹹菜來,吃窩頭沒有鹹菜,讓人家怎麼吃呀?”她一扭身,到灶房去給拿鹹菜。可是待秀女拿着鹹菜從灶房回來一下愣住了。“咦!人到那兒去啦?”她心裏一邊這樣想,一邊推開門往外看了看,連個人影也沒有看見。

但她一回頭,卻看見屋裏桌上放着一件布袍子,連忙喊了起來:“哎,可憐的討飯姐姐,你在那兒?……”秀女急得連着這樣喊了幾聲,由於聲音大,老奶奶也聽見了。老奶奶一聽秀女説那姑娘走了,還忘下了一件衣裳,説:“秀女,你看那姑娘身上穿的就已經夠單薄的了,你趕快追她去,把衣服給她,讓她穿上好保暖……。”老奶奶嘴裏一邊這樣説着,就一邊和秀女走出了門,一南一北往前追,追出足足有幾裏地遠,仍然連個人影也沒有見到。老奶奶和秀女回來後,秀女把那件衣裳抖落開一看,立刻喊了起來:“奶奶您快來瞧:這還是一件‘六合同春’拜壽穿用的袍子哪!”老奶奶一看,果然是真的:“這花樣繡的還真不錯呀!”老奶奶一邊看,一邊不由得這樣説,一邊還用手撫摸起衣袍的繡花,嘴裏説:“秀女,你看這到底是怎樣繡的?咱們仔細琢磨琢磨!”秀女讓老奶奶這麼一説,倒也細心起來,把衣袍舒展開,祖孫倆仔細一瞧,全驚呆了:原來,這袍子上的花紋,不是用絲線繡上去的,而全是用花樣剪紙貼上去的。

這時,秀女和老奶奶心裏都很納悶兒:“這討飯的姑娘,她到底是幹什麼的呀?這件衣裳……。”還是秀女比老奶奶腦袋轉的快,她興奮得幾乎都要跳躍起來,説:“奶奶,我猜那姐姐是不是特意給咱們送‘六合同春’拜壽袍的花樣子來啦?”讓秀女這樣一説,老奶奶心裏也明白了:“興許是天上的織女神仙下了凡,來幫咱們窮苦人的忙,別讓咱們窮苦人家為慈禧辦壽着急發愁,……。”秀女一聽老奶奶這樣慢聲慢語一説,就更加高興了,她接着説:“奶奶,那姐姐能做的,又給咱們送來了花樣子,那咱們就照花樣子學,……。”秀女和奶奶,這祖孫倆,説幹就幹,依樣畫葫蘆,沒有用多少時間,就趕製出一件“六合同春”拜壽袍。老奶奶讓秀女披在身上一試,那圖案是針線繡的,還是用剪紙貼上去的,如不仔細看,還真難區分。

秀女和老奶奶用剪紙藝術製做的“六合同春”拜壽服,這消息一經傳開,北京城不單是許多窮苦人家找上門來求做,就是連一些富豪人家也紛紛前來定做拜壽服。在慈禧六十大壽那天,一些官員穿的都是由老奶奶和秀女精心製做的拜壽服,連那狡詐奸猾的慈禧都分辨不出是用手繡的,還是用剪紙貼的拜壽袍了!所以由此開始,北京的民間剪紙藝術名聲大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