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八閩大地的由來

來源:人人運程網 2.19W

“八閩文化”很多人都沒有聽説過,那麼換一個説法,福建文化,大家應該聽懂了吧,“八閩”是福建省的另一個叫法,是古代傳下來的叫法,現如今已經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説法。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八閩大地”的由來吧。

揭祕八閩大地的由來


  《辭海》是説法是八閩是福建省的別稱。“福建古為閩地,北宋時始分為八州、軍,南宋分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因有八閩之稱。”

《辭源》的説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

還有一種説法倒是承認“七閩”之説,也認為七閩是源於七個以蛇為圖騰的部族的合稱,但卻認為“七閩”變“八閩”,是由於“古于越族人的大量遷入”,使七個部族變成八個來的。這種提法雖然新穎,但卻沒有資料可佐證。

據考證,在戰國至漢武帝期間,福建土著確實經歷了一場古于越人大規模南徙入閩,與古閩人融合的歷史大變遷。春秋後期,“卧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用下三濫的手段,巧使美人計,一舉滅了吳國,稱霸江東,威震中原,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一(歷史上五霸的另一説),實實在在地為飽受中原華夏族蔑視和欺凌的南蠻各族爭夠了臉面。趨炎附勢本是人類共性之一,漢人如是,蠻人更不脱俗,於是,南蠻人紛紛改稱為“越”,一時風光無限。可夷就是夷,只懂征伐不思修身固本的南蠻各族在勾踐去世後,就陷入外爭內鬥的紛亂中。公元前334年,楚威王乘亂興兵伐越,越王無疆(勾踐七世孫)大敗被殺,越國從此被滅,“浙、閩之地盡屬楚”

《史記》載:楚破越,“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由此可見,越國敗亡後,于越貴族紛紛自立,各率其部族,遷徙我國南方各地,甚至“濱於江南海上”.其中浮海入閩的這一支于越族人,應該是諸越中實力最強大,人數最多的越王嫡系部族。福州于山相傳就是因於越人遷居於此而得名。于越人憑藉其強大的武裝力量,再輔以強勁的政治影響力和比古閩人更先進的生產力,迅速地掌控了七閩大地,其間是否與古閩族人進行征戰,已無史料可稽考,我們只知道于越族和閩蠻族很快就融合成一體,形成了一個以越文化為主體的新族羣---閩越族。有學者據此得出七閩變八閩的結論,實有臆斷之嫌。

于越族入居七閩地後,並未與其他七閩部落並存,形成所謂的八個族羣,相反,原來的七個閩蠻族部落卻從此消亡,與于越族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新的閩越族羣,七閩變一閩。

漢初,為分化削弱閩越族,漢廷將臣服的佔據着原屬七閩地的閩越族分封成三國:除復封助漢滅秦有功的無諸(越王勾踐的十三世孫)為閩越王外,又將東甌(浙南甌江,原屬七閩地)地區分出來,另立一個東甌(東海)國,封于越族另一著名首領搖為王;漢高祖十二年,西漢王朝又劃出南越國東部的潮梅地區和閩越國西部的閩西等地,建立南海國,以于越族首領南武侯織為王。原七閩地變成三個互不隸屬的國家,七閩變三閩。從這段歷史變遷可見,其間並無七閩變八閩的情況(七閩變三閩更接近史實),足見其論之謬也。

雖經歷史變遷,周朝職方氏所掌控的七閩部落早已灰飛煙滅,但七閩地的叫法卻沿襲下來,千年不變,只是所指地域已逐步變小,最後成了今福建地域的別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