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名詞解釋大全及學習提綱

來源:人人運程網 6.14K

如今的時代,是流行音樂和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橫行天下的時代。因此,對於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很多年輕人並不熟悉。即使偶爾去劇場裏看一兩場戲,也不過是圖個熱鬧了。大多數人都已經喪失了對戲曲的基本辯別能力,更別説去深愛上這個土生土長,養育了我們祖祖輩輩的藝術形式了。今天,小編就特地針對這樣的情況,將一些戲曲裏常用到的名詞,給大家夥兒來一個全方位的解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戲曲音樂的構成?
由唱腔和器樂兩部分構成。

二、戲曲音樂的作用?
1、抒情作用
2、敍事作用;
3、戲劇作用
4、烘托舞台情緒製造特殊氣氛;
5、統一和調控舞台節奏。

三、戲曲音樂的特性
戲曲音樂的雙重屬性------民間性與專業性
1、民間性的主要體現:
A、傳播的羣眾性。
B、創作的集體性。
C、唱腔的可變性。
2、專業性的主要體現:
A、“作曲羣體”中優秀演唱家的傑出貢獻。
B、“作曲羣體”中優秀演奏家的傑出貢獻。

四、戲曲音樂的程式性
1、唱腔;
2、曲牌伴奏;
3、打擊樂。

五、唱腔音樂的分類
1、劇種;
2、聲腔;
3、劇種音樂;
4、聲腔系統。

六、戲曲的分類方法
1、以聲腔系統為依據;
2、以結構體式為依據。

七、戲曲程式的運用
戲曲程式的運用有一定的嚴格性,常因聲腔、劇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程式。

八、戲曲音樂的形成與發展
戲曲音樂來源於民間歌舞和説唱音樂。當這兩種民間音樂發展到一定階段,具備一定條件時,就轉化為戲曲音樂,這是它的基本規律。

九、戲曲音樂的體式
戲曲音樂品種繁多,就其結構而言,分曲牌體和板腔體兩大類。

十、曲牌體
又稱聯曲體。一齣戲若用單一曲牌反覆演唱,稱為“單套”;若用幾個曲牌聯接演唱,則稱“聯套”。這些可統稱“套曲”。組成套曲的曲牌可以反覆。

十一、曲牌體音樂具有的特點
1、曲牌眾多。由於各個曲牌的句數、句式、旋律、節奏、宮調的不同,可根據不同的劇情和人物性格,廣泛地選擇運用。
2、各個曲牌體的劇種音樂,因其所用曲牌源流不一,故風格各異;但就某一劇種的音樂而言,曲牌雖多,風格卻諧調統一。
3、曲牌體音樂宜於抒情,表現激昂情緒較弱。
4、高腔的幫腔曲牌,在中國戲曲音樂中獨樹一幟,具有特殊的表現力。
5、不同曲牌的聯接運用,使音樂呈現出多樣性。典型的曲牌體音樂,當推高腔、崑腔、柳子腔及眾多的花鼓戲、花燈戲、採茶戲、二人台、二人轉,等等。

十二、板腔體
以某一曲調為基礎,通過速度、節拍、節奏、宮調、旋律等要素的變化,在旋律、曲體上採用擴充和緊縮的手法,從而逐漸演變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形成一套具有多種戲劇表現功能的唱腔,這種唱腔結構的總體稱為板腔體。

十三、板腔體音樂具有的特點
1、同一腔系既有變化,又有統一。它既有統一的詞格、腔格、引奏、過門、宮調、旋律趨向,又有多種變化節奏、速度的句式和板式。
2、結構幅度有較大的伸縮性,節奏多變,可整可散,可緊可鬆。板式佈局邏輯性強。根據劇情的變化,選擇不同的板式,可敍事亦可抒情,具有多種戲劇表現功能。
3、同一腔系音樂風格比較統一,但色調的對比變化不及曲牌體豐富多樣。

十四、戲曲音樂的主要聲腔
1、高腔
高腔有兩大特點:
①、滾唱。高腔曾用崑曲劇本,唱詞典雅深奧,為使觀眾聽懂,便產生了滾唱,即在唱詞之前加以引敍,或於唱詞之後加以補明,形式多種多樣。
②、幫腔。早期的幫腔形式較簡單,一般是“一人啟口,數人接腔”的每句一幫。後來大有發展。如唱前幫、唱後幫、整段幫、前後句幫、重句幫等等。幫腔對塑造人物形象,加強戲劇效果等作用顯着。
2、崑腔
又名崑曲、崑山腔,產生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系由南曲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衍變而成。
3、柳子腔
柳子腔基本上是明末清初流行於魯西南一帶的各種民歌小調,分為越調、平調、下調、二八調,常用曲牌有〔黃鶯兒〕、〔娃娃〕、〔山坡羊〕、〔駐雲飛〕、〔駐馬聽〕、〔步步嬌〕以及〔打棗竿〕、〔跌落金錢〕等。
4、花鼓類唱腔
在中國的戲曲音樂中,花鼓類的音樂佔有很大的比重。南方各地的花鼓戲、花燈戲、採茶戲、彩調、倒七戲、江淮戲;北方各地的秧歌、二人台、二人轉、落子(蓮花落,今之上黨落子、武安落子等)、蹦蹦戲、商雒花鼓,等等,均屬此類。
5、梆子腔
梆子腔是繼高腔、崑腔曲牌體之後最早出現的板腔體戲曲聲腔。許多後起的戲曲聲腔,大都受到梆子腔的影響。梆子腔傳播很廣,變體繁多,如山西梆子(晉劇)、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即豫劇)、山東梆子(呂劇)等。在流傳過程中,受當地方言和民間音樂的影響,產生不同程度的發展變化,各具特色。
6、皮黃腔
繼高腔、崑腔、梆子腔之後出現的重要的板腔體戲曲聲腔,包括西皮和二黃兩種聲腔。
皮黃腔流佈很廣,除遍及全國的京劇之外,湖北、湖南、河南、廣東等地的漢劇,湖南的湘劇、辰河戲、荊河戲、巴陵戲、祁劇、常德漢劇,廣西的桂劇,廣東的粵劇,四川的川劇,安徽的徽劇,浙江的婺劇,江西的贛劇、宜黃戲、信河班,雲南的滇劇,均以皮黃腔作為重要的聲腔。
7、灘簧腔
灘簧腔原為説唱音樂,逐漸發展成戲曲藝術,流傳於江蘇、浙江一帶。現名蘇劇(蘇州灘簧)、錫劇(常錫灘簧)、滬劇(本灘或申曲)、甬劇(寧波灘簧)、姚劇(餘姚灘簧)等均屬灘簧劇種。

十五、中國戲曲的發展脈絡
1、萌芽期(原始社會至漢代)
2、孕育期(魏晉至唐代)
3、產生期(宋金時代)
4、成熟期(南宋至元代)
5、繁榮期(明代至清中葉)
6、變革期(清代中葉以後)

16.中國戲曲的審美四大特徵
1、綜合性
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戲劇形式。
2、虛擬性
虛擬是戲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員的表演,用一種變形的方式來比擬現實環境或對象,藉以表現生活。
3、程式性
它是指對生活動作的規範化、舞蹈化表演並被重複使用。
4、寫意性
中國傳統文學藝術講求虛實結合、以一當十、傳神寫照、寫意抒情。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和寫意性四大審美特徵,凝聚着中國戲曲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應是我們鑑賞和研究中國戲曲藝術的基本出發點。

十七、戲曲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地位
戲曲在中國大眾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間,節慶廟會是人們最集中、最熱鬧的時候,而此時也是戲曲演出一展技藝、酣暢淋漓之刻。在文人士夫中,他們對戲曲曾經有過歧視和偏見,而一旦接受了,尤其是崑曲這樣比較雅正戲曲的出現,得到了他們的青睞,陶醉、沉溺期間,並積極投入其創作,推動了戲曲的發展和文學性的提高。

十八、戲曲改良運動
1919年發生的以提倡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提倡科學,反對封建;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為內容的新文化運動,對戲曲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結果是上海、北京、西安、成都等大都會掀起了聲勢浩蕩的戲曲改良運動。

十九、戲曲中的打擊樂作用重要
有“一台鑼鼓半台戲”之説,它能使表演動作有鮮明的節奏感,善於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氣質,並能造成歡樂、熱烈、喜慶、緊張、陰暗、傷感等各種舞台氣氛,還能象徵性地表現更鼓聲、風聲、水聲、雨聲、叩門聲等等。在武打戲中,打擊樂更是主要的音樂表現手段。

二十、戲曲音樂的演奏
要有很高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需要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方能掌握。鼓師不僅要能熟練地運用本劇種的各種鑼鼓點,熟記各種唱腔和絲絃曲牌,而且要熟悉劇情,緊密地配合演員表演,指揮整個樂隊;主奏琴師更要熟練地掌握本劇種的唱腔和絲絃曲牌,密切配合演員的演唱。鼓師和琴師是戲曲音樂的繼承者、創造者、革新者,他們對演員的藝術創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十一、戲曲中的唱腔
唱腔是戲曲音樂的主體部分,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刻劃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也是決定一個劇種風格特點的主要因素。戲曲的演唱形式主要是獨唱,用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也有少量的對唱和齊唱,對唱用於對答,齊唱用於羣眾場面。高腔劇種中幫腔的羣唱,與演員的獨唱在音色、音量和音樂性格上形成鮮明對比,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二十二、戲曲中的念和白
戲曲中的念和白,具有節奏性、旋律性和韻律感的特色。念,包括人物上場後所吟誦的引子、定場詩、下場詩等韻文,音樂性較強,與唱腔銜接時易於和諧統一。唸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個劇種的吟誦腔調亦不盡相同,一些無旋律的唸詩,則強調其節奏性。

二十三、戲曲中的器樂
器樂在戲曲中不僅用於唱腔的伴奏,還要配合舞蹈、武打表演,並有控制舞台節奏、渲染戲劇環境氣氛的重要作用。一齣戲的前後連貫,也與器樂有直接的關係。

二十四、唱腔與伴奏的結合方式
1、唱奏結合。伴奏和唱腔旋律相同或大同小異,常作高八度或低八度的變化。
2、加花襯墊。在伴奏中加上唱腔之外的裝飾音、經過音、上下倚音,有的兩者構成支聲復調的關係。
3、模擬唱腔。演唱時不伴奏或蜻蜓點水地伴奏,句間或句後,模仿唱腔的曲調。
4、間隙託腔。在唱腔開始一半或一部分時加入伴奏。
5、代替幫腔。有的高腔劇種以管絃樂器代替人聲幫腔。

戲曲名詞解釋大全及學習提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