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書法欣賞

來源:人人運程網 2.38W

中國漢字和其他國家的文字比起來更具有藝術欣賞的特殊性,中國書法更是博大精深,在歷代書法家的書寫下形成了各具風格的字體。比如説魏晉的王羲之、唐朝的張旭和懷素以及宋代的宋徽宗和米芾這些人的書法造詣更是值得稱頌,那麼,下面便隨小編到中國書法文化中去欣賞他們的傳世之作吧!


  張旭簡介:唐開元、天寶(公元714-756年)間吳(今江蘇蘇州)人。張旭,唐朝開元、天寶(公元714-756年)間吳(今江蘇蘇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文劍舞並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古代名家書法欣賞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聖”。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


  懷素,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貞元尤年(公元785年),終年61歲。字藏真,僧人,俗姓缽,長沙人,幼時出家。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是繼張旭之後的又一大草書家,有“顛張醉素”之稱。他的草書,出於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説:“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説:“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懷素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於平淡。他存世草書墨跡很多,着名的有《東陵聖母帖》、《論書帖》,是含有章草筆意的優秀作品;《苦筍帖》、《千字文》和《自敍帖》,均為狂草,筆勢狂怪怒張,神彩飛舞,可以説是着力的佳作。《自敍帖》為墨跡本,筆勢雄強狂縱,變化莫測,一直為世人所珍惜。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為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裏處)。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趙佶是一位奢侈淫靡、政治上無所作為的皇帝。在書畫藝術方面卻有精深造詣。宋徽宗書法珍品《臨唐懷素聖母帖》是現存宋徽宗流落民間最長的草書手卷在2008年拍出1.28億港元天價。而他當政時期,大大擴大畫院規模,提高宮廷畫家的地位和待遇。在畫史上有不少畫以趙佶之名或假借其名流傳下來。不過由於時間的推移,有相關專家表示宋徽宗的作品目前只有19件存於民間。《瑞鶴圖》趙佶書法在學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

趙佶傳世的書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種書法作品皆流於後世,且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其中筆法犀利、鐵畫銀鈎、飄逸勁特的《穠芳依翠萼詩帖》為大字楷書,是宋徽宗瘦金書的傑作。但是宋徽宗的書法存在着柔媚輕浮的缺點,這也許是時代和他本人的藝術修養所致,但他首創的瘦金體的獨特的藝術個性,為後人競相仿效。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文苑傳》説:“芾特妙於翰墨,沈着飛,得王獻之筆意。”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氏雲山”,但米芾畫跡不存在於世。但目前唯一能見到的,也很難説是真正意義上的“米畫”——《珊瑚筆架圖》,畫一珊瑚筆架,架左書“金坐”二字。然後再加上米點和題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畫代筆,頗有意趣。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捲入政治漩渦,生活相對安定,後當上書畫博士,飽覽內府藏書,熟諳千載故事,古人得失,如數家珍。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米芾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列蘇東坡和黃庭堅之後,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論蘇東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的影響,但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米芾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出二者之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