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鄂温克族篝火舞,篝火舞介紹

來源:人人運程網 2.02W

篝火舞,大家是什麼舞蹈嗎?也許大家就有參加過,或者在電視上就有見過,簡單來説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圍着火堆唱歌跳舞。那麼你知道嗎?在鄂温克族,篝火舞可是他們特色的舞蹈,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

什麼是鄂温克族篝火舞,篝火舞介紹

  鄂温克族篝火舞簡介
  一、篝火舞簡介
  鄂温克族篝火舞又稱圈舞,是山上鄂温克族的自娛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圍成圓圈。隨着引唱者高吭的歌聲,大家共起舞,載歌載舞,男女均可參加。人們圍繞着篝火翩翩起舞,時舞時歌,氣氛熱烈。篝火舞純樸自然,至今仍為鄂温克人所喜愛。最初,篝火舞只是夜晚人們牽手成圈圍着燃燒的火堆轉跳,發展到後來,這種舞蹈已經不限於圍繞篝火跳了,也可以在晴朗的白天於林中空地上轉跳,或者圍繞一棵大樹轉跳等等,因此又叫圈舞。

二、舞蹈概況
  篝火舞曾有過豐富的舞步,流傳至今僅剩下由三種獨具特色的舞蹈動作組成。第一是走步,鄂温克語稱作“伊堪”,是一種慢板節奏的動作。表演者手拉手圍成大圈,第一步先邁左腳,第二步右腳踏於左腳前,在身體向圈裏扭動的同時,左腳又準備邁出,如此反覆沿順時針方向走動。第二是跳行步。鄂温克語稱“吐茹格”,從右腳開始向左跳踏步,同時左腿成“小掖腿”,然後左腳跳落地,右腿屈膝並自然前抬。跳這一動作時,手臂必須架起,男舞伴的手要托住女舞伴的手(男下女上),在中板的節奏中順時針而行。第三是快跳步。鄂温克語亦稱“吐茹格”,屬於強節奏的快板。

其作法是眾舞者手形連臂下垂,舞步很象我們作遊戲時前後腳交換着踢毽的動作,但須在略低位置上連續換腳踢跳,屬快板高潮動作。要跳到前俯後仰縮小圓圈。每當右腳踏地身體前傾時,手臂略向後擺,頭部向圈內集中,形似一個“撮羅子”(即一種圓錐形帳篷)的形狀。當左腳踏地右腳離地時,上身又略向後仰,手臂也略向前擺。全體舞者按順時針方向移動,跳速逐漸加快把全舞推向高潮。

三、舞蹈發展
  每每節日,或者歡迎遠方的尊貴客人,大興安嶺下的鄂温克人都要舉辦篝火晚會跳篝火舞,像西方人過狂歡節那樣狂歡一場,這傳統的民族活動延續多少年了。這天是豐收節,更要跳篝火舞了。晚飯後,這些被邀請來的作家、詩人,早早就來到神指河邊,篝火晚會將在這裏舉辦。傳説很久很久以前,這地方十年九旱,天上的神仙便用手指劃開一道溝,把深山裏的水引來,故名神指河。河兩岸對峙的山峯上層林滴翠,野花流火;河水簇擁晚霞歡唱流淌,魚們成羣結隊地遊翔,歡快而又自由

河這岸綠草如茵的開闊地中央,有三堆鋸好的木頭搭成規整的圓錐形,四周不見任何雜物。副鄉長老烏告訴客人,在同大自然的抗爭中,因為有了火,鄂温克人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特別崇敬火,跟火無比親近。他説,誰要玷污火鄂温克人是不答應的!他叮囑客人,篝火點燃後,不準往火堆裏潑水、扔髒物、吐痰,更不能用刀、棍捅火,那樣會傷害篝火的。

小結:其實,在我們野外宿營時候,也會像他們一樣,有説有笑,氣氛格外融洽。當然,最傳統的篝火舞還要屬鄂温克族的篝火舞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