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服裝有哪些的特點和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7.65K

仫佬族的服飾一直都是簡單,主要是簡潔為主。仫佬族人的服飾也因為歷史的進程,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那麼關於仫佬族的服飾,具體都有哪些的特點,這些你都知道嗎?一起和小編來往下看看吧!

仫佬族服裝有哪些的特點和特色

愛穿青色是仫佬族服裝的特色之一。
  仫佬人自種棉花和藍靛,自織土布,自染。染布的做法是;將布放進染缸,用藍靛水浸泡,着色均勻之後撈起,用米湯、薯莨、牛皮膠糊面。晾乾後,用石磙滾化或棒槌敲打,這樣製作出來的布料閃閃發亮,美觀大方,經久耐用。藍靛染制的土布,仫佬人視為珍品,老年人的“防老衣”和姑娘們的“送嫁衣”都是用這種布料做成的。

女服
  仫佬族婦女用藍靛染制的土布縫製的圍裙、繫帶用黑白棉線織成黑白相間的幾何圖案;裙邊由抽紗擰線織成網狀的花紋。

姑娘們走坡時作為定情信物送給情人的“同年鞋”一定要用這種布料做成。而船形繡花鞋--送給老年人的禮物也非此種布料莫屬了,而腰帶、包頭布等物品,在這種布料上用小彩絲線繡上花、草、蟲、鳥圖案,更顯得生動美觀、栩栩如生了。

一般婦女都穿大襟上衣,長褲,在家多跣足,趕圩則穿草鞋。

年老婦女腰上都束青色圍裙,繫帶用黑白相間的棉線織出精緻的幾何圖案,裙邊還用抽紗擰線編成網狀花紋,樸素而雅觀。

女子穿有滾邊的大襟短衣,寬身闊袖,配繡花筒裙或長褲,束青布圍裙,裙帶上織有幾何紋,喜歡佩戴各種金銀飾品。

婦女裝飾
  銀玉飾品仫佬族婦女的裝飾品喜歡用白銀和玉石製作。銀製飾品有:銀針、銀釵、銀簪、銀鐲、銀戒指、銀環。銀針約三寸長,形似葱葉,上大下鋭,粗如小葱之葉,插於髻上作固髻之用。銀釵以小銀柱為腳,釵的上端安有一朵銅錢般大小的銀花,銀花上用細銀絲捲成的短銀柱兩條,柱端各套安一隻小絨球。銀釵也是插入髮髻上的裝飾品。銀環和銀釵平時都不戴,僅在出嫁或作客時才佩戴。玉製飾品有玉簪、玉鐲。

仫佬族婦女,未嫁者梳辮(現大多剪短髮),出嫁後挽髻,年青女子額前有“劉海”,老年婦女多用青布巾包頭。

嬰孩的揹帶,也常用各種有色絲線編織花卉、蟲鳥,精美鮮豔,栩栩如生,表現了仫佬族人民的藝術天才。

據史籍記載,明清兩代以前,仫佬族婦女多穿滾粗邊的寬袍闊袖滿襟衫,下着繡花桶裙,項有銀圈,耳戴銀環,手帶銀鐲、戒指,頗具民族特色。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封建統治者曾強迫仫佬族人改裝,以後才逐漸有了變化。

男服
  過去仫佬族男子都穿對襟無領上衣、長褲,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只有富豪鄉紳或有“功名”的人才可穿有領上衣或長衫),長褲,下穿草鞋,赤腳的不多。老年人常戴硬沿平頂“碗帽”,青壯年多戴瓜皮碗帽或扎青布頭巾,小孩喜戴無頂絨繡“花帽”,前沿飾以銀質或銅質的小佛象、小鈴鐺。現代的青年男子穿對襟外衣和長褲。其衣料都是自織的青色土布。

鞋子
  仫佬婦女大都會製作布鞋,其做工十分講究。婦女多穿尖頭鞋,鞋頭用彩絲繡上草蟲花朵,精工製作。它與仫佬族兒童襁褓的刺繡,同為仫佬服飾中的兩種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藝品。男子1911年以前多穿雲頭鞋,這類鞋如今已很難找到了。據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介紹,自制的布鞋曾有“雲頭鞋”、“貓頭鞋”、“單樑鞋”、“雙樑鞋”等四種樣式。

仫佬族羣眾喜穿草鞋,是因為草鞋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穿上它行走起來輕鬆自如。仫佬人編的草鞋品種繁多,有牛筋榔草鞋、九層皮草鞋、龍鬚草草鞋、爛皮藤草鞋、黃麻草鞋、禾杆心草鞋、竹麻草鞋、棉線草鞋及絨線草鞋等。

在眾多的草鞋中,竹麻草鞋、棉線草鞋、絨線草鞋是最具特色的,至今仍在沿用。竹麻草鞋是一種竹編草鞋。

棉線草鞋是男青年“走坡”、趕圩時穿的。絨線草鞋鞋尖上還有一個大絨球,是女青年“走坡”、趕圩時穿的。棉線草鞋和絨線草鞋是仫佬族未婚男女青年的標誌。在走坡場上,只要見穿絨線草鞋的姑娘,小夥子便可唱歌向她求愛。

雲頭鞋是一種布質平底鞋。分圓口、方口兩種。鞋底、鞋面均用布料。鞋底用布約20多層,近腿跟處多用2層乾透的筍籜以增加鞋底的透氣度和彈性,用細麻線密密穿孔紮實。鞋面用布4~5層,用棉線密縫。鞋頭較寬縫併疊成雲紋狀,故名。底面合成後,在鞋底觸地面塗抹多層桐油。具有結實耐穿、保暖、防潮、抗濕的特點。雲頭鞋在民國以前穿着比較普遍,往後,隨着膠鞋和皮鞋的普及它已基本絕跡。

帽子
  麥稈帽:仫佬的麥稈帽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了。由麥稈編成的草帽經石灰水煮而使其增白後晾乾而成,在仫佬族有一習俗,姑娘如果不會編織麥稈帽就不能出嫁。

小結:很多人仫佬族的老一輩還是喜歡穿一些簡單的,自制的服飾,但是年輕人相對較少。當地婦女都喜歡佩戴一些白銀,一些玉石的首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