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節徵文大全,護士節徵文精選

來源:人人運程網 1.09W

要説最辛苦的職業有哪些?這其中就必須提到醫生,他們每天都很忙碌,救治病人,幾乎沒有節假日,加班是在他們眼中就是正常現象,因此大家都叫他們是“白衣天使,”也為此設立了護士節,來讚揚他們,而作為普通人,也會在這天寫下一篇文章讚揚他們,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

護士節徵文大全,護士節徵文精選

  護士節徵文(一)
  春回大地,百花爭豔,這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在這美好的季節依然有不幸之人被病魔纏上,他們痛不欲生,他們在絕望中呼救。

  容不得我躊躇,容不得我領略春的韻味,便穿上白大衣匆匆趕到那些無助的人們身邊,以我們嫻熟的醫技為他們解除軀體的痛苦,以最虔誠的愛給他們送來一縷春風。

  寒風襲來,病房裏依然偎縮着被病魔折磨得消瘦的人們,旁邊有我忙碌的身影在為他們`測血壓、量體温、掛點滴……然而,軀體的痛苦可以用藥物來療治,可心靈的創傷,靈魂的痛楚又怎樣來敷治呢?

  於是,我又義不容辭地穿梭在每間病房中,為他們點燃起一堆的心靈篝火,讓他們冰冷的心在熱烘烘的心靈篝火中滾燙起來,讓他們以健康的身體,積極向上的心理去迎接明天美好的春天。

  水流千里歸大海,樹高萬丈葉歸根,鳥兒飛累了要歸巢,放飛的思緒憧憬夠了,要回到現實之中!

  今天,我像往常那樣,穿着我那套白色的工作服,而這整潔的衣服所肩負的責任原來一直在我的肩膀上。穿上這套衣服,生活上我學會了珍惜;穿上這套衣服,工作上我學會了堅持;穿上這套衣服,我學會了愛我們的患者!推着我們供應室的無菌物品發放車,從供應室出發到腫瘤科,那清晰的“巾幗文明崗”牌扁高高的懸掛着,顯得特別醒目,時刻鞭策我們對患者付出愛心。從腫瘤科到外三骨科,“廣東省青年文明號熱情為你服務”、“弘時代精神,鑄鐵骨錚錚”躍入眼簾。如果我是一名患者,我也渴望得到優質的服務。出了外三科到腦系科,這是我們的特色腦科,爭創優質護理病房是我們的追求!我們以優質的服務來滿足患者的需求。從腦系科走到重症醫學科,遠遠的只望到一羣忙碌無休止的身影,正細心地為病人擦拭身軀,導尿,深靜脈穿刺,給有需要的患者上呼吸機管,及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進行搶救……有誰留意到這些在工作崗位默默無聞的護士們、醫生們。出了重症醫學科到了外二區,這是我們特色普外科,胃腸專科,燒傷病人、泌尿系病人等患者都在此接受治療,此時聽到護士扶着一個病人細心的提醒道:“大叔走慢點,小心!我們不急。”到了內一科心血管專科、我們的姑娘為了讓住院的公公、婆婆更舒適,為有需要的提供理髮、洗髮服務,甚至有時還為病人倒大便……這也是我們的特色優質服務!

  每個科都有他們平凡的感動!醫院就像一個家,我們是個團體,就應該為周邊乃至其他地方的羣眾默默奉獻,偉人霍姆斯曾立過:“我們佔據的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去的方向。”沒錯,一滴水很平凡,千千萬萬的水滴匯成了浩瀚的大海,石子和磚瓦很平凡,它們卻構建成了雄偉的大廈,燭光儘管很微弱,卻帶來了一室温暖,一線光明。人亦如此,儘管我們只能充當患者的衞士,但我們卻能給予病人心靈上的慰藉與精神上的鼓勵;儘管我們只哨兵的作用,但如果沒有我們的“放哨”,病人的病情變化很難及時發現與傳達!

  燈火闌珊處沒有我們的身影,輕歌曼舞我們不曾立足,只有那純潔的白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的夢想。我們不曾奢望什麼功名利祿,只求無悔與心,我們不曾指望什麼湧泉相報,只願健康永駐人間。

  護士節徵文(二)
  “波波,來給姐姐抱抱。”“我要親親”“你真討厭,你這小鬼,你欺負我”……這洋溢着童心的話語不是發自病房裏的孩子,而是病區的護士——永遠長不大的娥姐姐。這樣温馨的話語就像雨後的甘露給孩子帶來希望,帶來快樂。

  俗話説,“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自2011年兒科開始跟隨醫院創優的步伐全面推進優質護理,全科上下總動員,齊心協力朝目標前進。如今我們不僅擁有過硬的技術,還待患者勝親人,給患兒更温馨的感受。尤其護士娥姐姐,總是能站在患兒家屬的角度想問題,不僅孩子們整天圍着她“娥姐姐、娥姐姐”的叫,而且連家屬都尊稱她為“娥姐”。

  在兒科,沒有過硬的穿刺技術是不行的,“一針見血”在兒科更顯突出,尤為重要,因為患兒都是爸媽的心頭肉,打在兒身,疼在爸媽心。有多少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打針哭鬧,自己在旁邊泣不成聲;有多少父母由於不忍看見自己的孩子如此痛苦,而一把抱着孩子衝出治療室。可見掌握穿刺技術是優質護理服務的重中之重。為此科室經常組織學習,由具有精湛穿刺技術的護士長手把手教學,大家勤學苦練。娥姐姐卻是下足了苦工,她以自身做實驗,從自己的身上摸索總結經驗。看着她手背、腳背上的鍼口,讓人心酸,這該有多大的決心才能把針狠狠地紮在自己的身上。在她的勤學苦練下,穿刺技術突飛猛進。但是即使有高超的技術,難免也會穿刺失敗。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一針沒扎到血管,認為娥姐姐在拿他孩子的腦門練手藝,火氣蹭的一下就上來了,準備開罵。可是沒等家屬發表意見,娥姐姐已經抱起孩子心疼的説:“BB,很疼吧,是姐姐不好,是姐姐不好。”還跟家屬談起孩子的有關情況,句句貼心。本來惱火的家屬頓時氣消,還打從心底喜歡上這個“娥姐姐”。因為她總是從患兒父母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理解他們的愛子心情,發自內心的關心孩子。讓患兒的父母能感受到,這個護士是真心實意對孩子好,她的穿刺失誤並不是有心。她或許比任何人都想“一針見血”,因為她打從心底心疼孩子。

  在兒科,往往許多護患糾紛源於溝通不到位。因此我們因地制宜,優質護理服務着重偏向以家屬的心理護理。心理護理非常有講究。侃侃而談,不帶絲毫感情的心理護理只是按部就班,敷衍了事。面對患兒我們要求護理人員説話要和藹、可親、耐心、細心,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疼愛他們,使他們對我們產生親近感容易接受我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操作時動作要輕柔,儘量減少或減輕患兒疼痛感,否則容易使患兒產生恐懼心理。我們還定期組織患兒一塊做遊戲、學習、講故事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孩子們似乎都不是那麼害怕“白衣天使”了,尤其“娥姐姐”。他們喜歡跟着她跑針水,從這間房到那間房,她走到哪,孩子們就跟到哪。這位娥姐姐總像個孩子,喜歡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喜歡追着他們玩,喜歡抱着他們玩。她似乎總是能記住每個孩子的暱稱,即使已經出院的患兒回來複診,她都能叫出來,而孩子總是伸出手要她抱。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孩子們不再恐懼醫院,她們的住院過程不再只是痛苦的回憶,還伴隨着許多歡聲笑語。

  另一方面,兒科心理護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家長心理狀態的支持和安慰,因為孩子生病以後,父母的心理會產生悔恨感、罪惡感、焦慮感、承諾感。家屬複雜的心理過程直接影響患兒的情緒以及能否配合醫生的治療。許多父母認為患兒住院就萬無一失,當發現患兒病情無好轉甚至更嚴重時,他們往往焦慮不安,懷疑醫院的醫療水平,還常常將注意力集中在無痛癢的小事上,比如嫌病房擁擠,或太吵鬧,抱怨醫生未用好藥,以此為理由,發泄怒氣。針對這些情況,我們科室特地派遣護理人員到外學習溝通技巧,學習借鑑如何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要急於反駁或嚴肅批評,應靈活機動地給予恰當的解釋會收到一定的效果。反之,當家屬火冒三丈,非常氣惱的時候,我們若給予針鋒相對,就會使局面更糟。因此從病人的角度出發,做好解釋工作,能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和過激行為。“娥姐姐”似乎是這一方面的特長。面對家長的焦慮情緒,她並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勢“教育”家屬,或者拼命灌輸專業的醫學知識。她雙手抱着孩子,像母親般看着孩子,用温柔的語氣跟孩子解釋他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病情變化。孩子是聽不懂的,但是旁邊的父母聽懂了,明白了原因。“娥姐姐”的理論水平不是最好的,但是她卻用最平實的語言和最貼心的話語化解了家屬的焦慮情緒。

  在開展優質護理活動中,我們用童心創優,用愛心創優,病房中湧現一個又一個“娥姐姐”,讓患兒及家屬真正得到關心和愛護。

  小結:他們每天奔波在工作崗位,不求回報,只求病人能夠早日康復,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心願,但是近些年來,醫生和病人關係有點緊張,常常看到醫生和病人家屬因為一些小矛盾,產生衝突,這樣做印象太不好了,希望大家都要體諒他們的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