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之八:負屓(fùxì)

來源:人人運程網 5.41K

龍之八子:負屓[fùxì]

負屓,排行老八。他長得也很像父親,應該説,他和大哥囚牛情投意合,哥兒倆都文縐縐的。囚牛喜歡欣賞音樂,負屓則迷戀詩詞歌賦、文章書法,他是兄弟九個當中的“秀才”。既然和文學藝術親近,負屓便甘願化做優美、典雅的圖案去襯托世間的文學精品。他往往盤繞在木刻、石碑兩側,成為裝點錦繡文章的圖騰。



負屓是漢族神話中龍的第八個兒子。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中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着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及贔屓)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特點
和負屓相配的贔屓: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 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一衝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揹負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説法中贔屓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傳説霸下上古時代常馱着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着,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着頭,四隻腳拼命地撐着,掙扎着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負屓,似龍形,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着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建築應用
在漢族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着嚴 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吉祥獸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裏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重脊的頂端為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鴟吻(音吃吻,龍的九子 之一)、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


龍有九子
1.老大囚牛(qiú niú),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cháo fēng),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4.四子蒲牢(pú láo),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ì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7.七子狴犴(bì àn) ,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fùx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