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為什麼會有地域歧視?

來源:人人運程網 4.88K

中國地域寬廣,從古至今,形成了獨特的中國地域文化。由於各個地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底藴,所以一經誤會,就會產生地域黑,地域歧視。而中國的地域歧視相當嚴重,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怎麼形成的呢?

解讀為什麼會有地域歧視?


  地域歧視並不是“中國特色”,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遺產”。在歐洲,德國人被諷沒幽默、法國被笑愛投降;在美國,新澤西享受的是超越我國河南的待遇,熱門動畫片《南方公園》裏甚至有一集講主角邀請本·拉登用飛機撞向“入侵”南方公園的新澤西人。

不同地域的發展水平、文化背景本就不同,不同地域的人給其他人的印象也不一樣。除了因為事實上的落後被歧視,情感上的“愛地方主義”作用也很重要。羅素曾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裏説到:

不管我們屬於世界上哪個國家,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民族比所有其他民族都優越。我們把自己的價值標準加以調整,以便證明自己民族的長處乃是真正重要的長處,而其缺點相對來説則微不足道。

地域歧視的產生也差不多是這樣。

我們這兒的地域歧視兩千年前就有了,而當時最受歧視的是宋國——宋國地理上恰恰就在如今地域攻擊的最主要對象河南。宋人是商人的後裔,商在歷史上雖然曾經遷都過五次,但只有一次都城不在河南境內。商被周所滅,周把商的後人的封到了宋國,就在如今的河南商丘一帶。

古時候有個説法叫“夏尚忠,殷尚鬼,周尚文”。殷商文化是鬼神文化,也流傳下來了不少盲目信任占卜的甲骨文。而從周文化到後來的儒家文化都重禮樂,提倡“敬而遠之”,搞“祭祀”,但不搞“封建迷信”。篤信這些是要挨“磚”的,李商隱就曾在他的詩裏拍過漢文帝“磚”:“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繼承了被鄙夷的商的鬼神文化,又不幸繼承了前朝商“無道”的惡名,實在是沒辦法不成為被“惡搞”的對象。像守株待兔、宋人疑鄰、宋人掘井、揠苗助長這些成語都是“黑”宋人的。不過,雖然“爾虞我詐”這個成語也跟宋國有關係,當時倒是沒有人喜歡説“宋國人騙子多”。

春秋戰國的紅黑榜上黑榜排第二的應該是楚國——中心在現在的湖北。

中國古代的起源在中原地區,而楚國最初只是偏遠的不毛之地,周朝的時候封爵,公侯伯子男五級,楚的國君只是子爵。楚文明的發展水平原始落後,不為中原各國認作中華正統而是被視為蠻夷,楚越被合稱“荊蠻”。楚人也常常被作為嘲諷的對象。

在《呂氏春秋》裏就有這麼一個“黑”楚國的段子叫《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不過後來有人説這其實叫“雲標記”,可惜沒申請專利。

把楚人作為“段子”主角的成語還有很多:晏子使楚、畫蛇添足、趾高氣揚、葉公好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等。

地域歧視有的時候也不是有那麼大的惡意,誤解可能佔的比重更大。自然也有人就是惡意的,但是這種人和他們爭論又有什麼意義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