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大全之廣東漢劇

來源:人人運程網 3.03W

廣東漢劇原稱為“亂彈”,“外江戲”等,是中國戲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東省漢族客家戲曲劇種之一。廣東漢劇是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曾經被榮譽為“南國牡丹”。大家是不是對這個戲曲劇種感到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廣東省漢族客家戲曲劇種之一,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着《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州地區、惠州地區、韶關地區等閩粵贛邊區各地。2008年,廣東漢劇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東漢劇為廣東三大劇種之一。

中國戲曲大全之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實際上它來自皮簧合流後的徽戲,與閩西漢劇同屬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用中州官話演唱的劇種。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廣東漢劇的表演程式與京劇、湘劇、祁劇、湖北漢劇等劇種大同小異,但也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它的武功屬南派,臉譜有百多種,以黑、紅、白三色為主,黑色象徵剛勇,紅色象徵忠賢,白色和青色象徵陰險、奸詐。廣東漢劇的音樂唱腔以皮黃為主,兼收崑曲、高腔、吹腔、小調等,並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樸實淳厚,高昂悲壯,是廣東漢劇音樂唱腔固有的風格特點。其角色行當分公腳、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紅淨、烏淨、醜腳等九大行。它的伴奏樂器也頗有特色,頭弦、大蘇鑼及號頭是廣東漢劇特有的伴奏樂器。廣東漢劇傳統劇目有八百多個。較着名的有《百里奚認妻》、現代劇目《一袋麥種》等。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廣東已有不少唱弋陽腔、青陽腔、亂彈等聲腔的外省戲班。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外來戲班在廣州建立外江梨園會館,與當地戲班的瓊花會館各立門户。其時有外江班十五班,其中四個是徽班,八個來自湖南。(1796-1820),外江班除活躍於廣州外,足跡已漸次達到潮州、汕頭一帶。外江班進入粵東後,吸收當地人入戲班學戲和演出。之後,又進入操客家語的梅州一帶,吸收客家“中軍班”藝人蔘加,在此過程中,融合粵東民間音樂和佛、道樂曲,以及中軍班音樂(梅州梅縣區、興寧、五華、大埔等民間婚喪喜活動的吹奏樂曲),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但它在許多方面仍與徽劇有一脈相承之處。在廣東漢劇的早期劇目中,《快活林》、《淤泥河》、《碧遊宮》、《昭君》等,是徽劇劇目。在音樂唱腔上,廣東漢劇的安春調與徽劇的安慶調相同,兩者的二黃平板也近似。在樂器上,廣東漢劇的頭弦基本與過去徽劇所用領奏樂器徽胡相同,廣東漢劇的大蘇鑼與早期徽劇用過的大鑼也相同。

藝術特點
  該劇種的行當分工與其它劇種略有不同,角色分行有生、旦、醜、公、婆、淨六大行,而淨又有烏淨、紅淨之別。烏淨髮炸音,紅淨則以鼻腔共鳴為主的真假嗓結合,高音用假嗓,低音用本嗓,唱腔悠揚清脆,頗有特色。

聲腔唱法
  聲腔基本是皮黃腔,另有有四平調(大板)、吹腔(安春調),還有少量崑曲、小調和佛曲等。它不但在唱腔曲調上更為接近徽戲,而且在伴奏樂器方面,如頭弦、號頭、大蘇鑼,都與老徽戲的徽胡、先鋒號、蘇鑼相同。
  廣東漢劇的基本唱腔屬板腔體,分為二黃、西皮、大板和曲牌雜調四大類。皮黃板式包括倒導板、頭板、二板、三板、二六板、馬龍頭、疊板、哭板(滾板)、叫頭(或稱“哭科”)等,又分“正指”與“反指”兩種調門。二黃曲調平穩,寬廣大方,優雅持重,善於抒發真切、哀怨的感情。西皮曲調靈活,高亢激昂,流暢悠揚,婉轉多腔,關於抒發喜樂感情。大板舊稱“二黃平板”,輕鬆活潑,悠揚瀟灑,宜喜不宜悲,常作為二黃板式情調不足的補充。曲牌雜調包括一些曲牌、民間小調和少量梆子、崑曲。

音樂樂器
  伴奏音樂有整套鑼鼓經、嗩吶曲牌一百多首,民間小調一百多支,絲絃樂曲四百餘首,可用於烘托劇情氣氛,配合人物表演。

伴奏樂器有文場、武場之分。文場樂器有頭弦、二胡、三絃、橫簫、大嗩吶、小嗩吶、揚琴、提胡、秦琴、月琴、椰胡、琵琶、古箏、蘆笙、大提琴;武場有戰鼓、大鼓、邊鼓、大蘇鑼(又稱“銅鑼”)、小鑼、碗鑼、銅金、檀板、號頭、大鈸、小鈸等。頭弦、大蘇鑼及號頭是廣東漢劇特有的伴奏樂器。頭弦是領奏絃樂,適合伴奏成人假嗓。大蘇鑼音色柔和,深沉肅穆,伴奏較為緩慢、平穩的腔調。

表演技法
  廣東漢劇在表演上也富有特色。小生開膀拉山平肩,舉手投足穩重大方、端莊、文雅;文生和文武生均重瀟灑、飄逸,講究扇子、水袖、翎子功夫,文生要行似秋風落葉,站如玉樹婷婷。武生舉手投足講究暗勁力度、造型亮相和槍刀把子。且行開膀拉山對臍上,婆(老旦)開膀拉山不過肩不下臍。旦行的科步動作、程式有慢步、中步、快步、細步(碎步)、直步、斜步、彎步、大跳、小跳、出水、入水等五十多種。閨門旦要求行不露足,踱不過寸,笑不露齒,手不上胸,唱、做要掌握“氣沉丹田頭頂空,全憑腰轉兩肩鬆”;唱時音質要有厚度,唱法柔婉,表演輕鬆莊重。醜行表演動作誇張,胸正膝曲,常走矮步或單腿移動,肩、眼、鼻、口、舌與肩、手、指、腰、腿緊密配合,要求“功底過硬一身輕,蹲步動作穩如釘;走步技巧似無邊,翻騰飛躍無響聲”。公(老生)開膀拉山齊胸出手,雙手平肩拉開,水袖、台步、扇子的各種程式都要求大方、端莊、穩重。紅淨、烏淨的表演程式要求“舉手投足千斤重,開膀過頭顯英雄;步履穩健使暗勁,亞賽金剛搬不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