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關於夏至的手抄報內容合集

來源:人人運程網 1.05W

大家對夏至瞭解嗎,他可是我們的先人們設立的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被命名的節氣了,那麼大家有沒有做過有關夏至的手抄報呢?這樣可以將夏至記錄在這份手抄報中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有想要做的朋友就跟着小編一起看看下文的手抄報展示吧。

2019年關於夏至的手抄報內容合集

介紹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説“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温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温可達40℃左右。

2019年關於夏至的手抄報內容合集 第2張

由來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

《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2019年關於夏至的手抄報內容合集 第3張

習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煙台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台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小結:夏至到來因為日落邊晚的緣故大家可以稍微晚睡一些,利用第二天的中午來補足睡眠,這樣就不會那麼疲憊,另外注意不要出門暴曬,不然會中暑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