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火把節是什麼節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1.88W

中國是一個有着上下悠悠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歲月長河的流逝下,每個民族都漸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你對白族瞭解多少?你知道白族火把節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白族火把節是什麼節日

  白族火把節———簡介
  火把節是白民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於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內。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官方認可的白族民族節” 三月街“僅僅流行於泛洱海區域的南大理一帶(參見: 南北大理),其影響和重要性遠不及火把節。火把節被簡單地認定為彝族民族節也因此導致白族民間的很多怨言和不理解。

白族火把節———名考
  火把節在西南民族中影響甚廣。其起源是西南民族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乏人研究。中國主流學界對此關注極少。本土學者缺乏足夠的研究力量投入其中,再加上明朝沐英在大理的文化滅絕政策,所以研究難度也非常大。民間廣泛流傳的起源是"火燒松明樓"的故事。相傳在唐代, 大理地區六詔之一的蒙舍詔首領 皮邏閣企圖吞併其他五沼。六月二十四這天,皮邏閣誘召各詔首領到松明樓喝酒,縱火將他們燒死。鄧賧詔主的柏潔夫人早就看穿 皮羅閣的野心,勸丈夫不要去,但迫於祭祖和南詔的威力,不得不去。柏節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於是將一隻鐵釧戴在丈夫的手上,後據此認出了丈夫的遺體。南詔王見柏節夫人貌美聰慧,便逼她為妾。柏節夫人假意答應,但回去將丈夫掩埋後,率眾與圍城的南詔兵浴血奮戰,彈盡糧絕後於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而死。

每到六月二十五這天,大理、 劍川、 洱源等白族聚居區城鄉各族羣眾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殺豬宰羊,慶祝節日。小孩忙着劈火把,姑娘們忙着把從山上挖來的金風花根搗碎,包在手上染成紅指甲,大人們在村寨廣場中央,用一根20來米高的木杆豎在地上,周圍用麥稈、幹竹等捆成一一個大火把,上面插着預示五穀豐登的彩色升斗,一根根綵線串起的梨果掛滿火把。入夜,人們點燃大火把後,孩子們各自舉着小火把在田野上奔跑喊叫,不時將一把把松香面撒在火苗上,騰起陣陣烈焰。靠近海邊的村莊,還要進行划船比賽。人們以此來紀念高風亮節、堅貞不屈的柏節夫人。

近年有些受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説餘毒影響甚重的學者提出一些比較搞笑的觀點,認為火把節源於古人類的生殖崇拜。火把杆象徵着男性小雞雞。的確是匪夷所思。

其實結合火把節風俗流行的民族的歷史特點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有意義的認識。火把節流行於雲南北方民族集團內,即氐羌集團,包括白族,彝族,納西族,普米族等內部。根據一般的認識,氐羌民族來自寒冷乾燥的青藏高原。火對這些民族的生存有着更加重要的意義。火堆火把在過去數千年的民族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由此產生對火的高端價值評判和精神信仰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反觀地處熱帶的雲南南部民族,比如傣族,水對他們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傣族有 潑水節。

地緣地理環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造就了相關文化特色的發育。這應該是對火把節起源的嚴肅思考的起點。

火把節起源問題的一個分論則是:”火把節起源的唯一性“問題。在火把節被簡單歸為彝族節以後,一個愚蠢的推論就是:白族火把節源自彝族火把節。這個推論存在的硬傷是彝族內部火把節高度不一致。時間上不一致,地域分佈上也不一致。烏蒙地區的的彝族甚至根本沒有火把節的風俗。所以此推論無法解釋白族火把節在民族內時間內容形式上的高度一致性的特徵。有鑑於白族建立的南詔大理國延續500多年對雲南的影響,”彝族火把節源自白族“的推論更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退一步説,考慮到彝族火把節在稱謂,相關傳説,時間,慶祝形式的巨大差異,除了大理州的彝族火把節是源自白族以外,其他地方的彝族火把節很有可能是獨立起源的。火文化在氐羌系北來民族中的儀式化表達的普遍性完全可以產生不止一次的獨立起源。

小結 :火把節是白民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於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內。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