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資料,這些你都瞭解嗎?

來源:人人運程網 4.38K

阿昌族是中國的56個名族之一,這個名族擁有着一段傳奇的歷史和自己獨特的民族特色。那麼你知道阿昌族都有哪些建築或者是飲食有或者是禮儀上的不一樣嗎?他們名族的有哪些獨特嗎?帶着神祕的民族色彩,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阿昌族資料,這些你都瞭解嗎?

阿昌族人口共有2.7萬餘人,為雲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雲南省西部地區德宏州的隴川縣、梁河縣及潞西市,保山地區的騰衝縣、龍陵縣也有少量分佈。隴川縣的户撒地區和梁河縣的遮島是最集中的地方。 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語分為户撒和梁河兩種方言,大多數阿昌人都會講漢語、傣語,户撒的阿昌族還會講緬語和景頗語,他們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種語言。這大概是阿昌族在歷史上善於同附近的民族交往,不斷向別的民族學習的緣故。 阿昌族聚居區地處高黎貢山餘脈的丘陵山地、峽谷平壩,為阿昌族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水稻品種多、質量好,梁河地區的“毫安公”品種,過去曾號稱“水稻之王”。阿昌族製造的鐵器也極負盛名,以“户撒刀”着稱於世。

歷史
  在漢文史書中,除稱其為“阿昌”,還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稱謂。因居住地區不同,還有一些自稱,如“勐撒撣”、“襯撒”、“漢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約在公元13世紀,經過多次遷徙,逐漸定居到現在聚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從駐守邊疆的漢族屯兵那裏學會了耕種水田、打製鐵器的技術,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商品經濟有了初步發展。唐宋時期,阿昌族地區屬南詔和大理政權管轄。明清時期,一直實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區處於封建領主經濟,地主經濟已有一定的發展。其時,領主多為傣族土司,地主多為漢人。

禮儀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禮儀。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説意,乃至唱功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

飲食
  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 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説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 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乾淨,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 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醃製的鹹菜、滷豆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 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制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制作燒酒。

建築
  無論山區或壩區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為三合或四合院樣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頭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過去的木框架雖然已經改變為今天的鋼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內壁卻仍然是木料。幾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歡在這內壁上鏤刻各種各樣的圖案。

禁忌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七年級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 家堂上忌亂放雜物,忌放刀放槍。火塘受阿昌族重視,逢年過節要燒香,舂過年粑粑首先祭祀火塘。火塘上的鍋腳石或三腳架或木柴頭,忌用腳踏踩或坐在上面,忌向火塘吐口水,也不能從火塘上跨過。阿昌族人家的門檻多為方形木料,忌站,忌坐,忌用刀砍,其觀念中門檻代表門風好壞和家道人丁的興盛。 阿昌族的卧房分佈在正堂兩邊,老者居左邊,其他居右邊。男性長者忌進已婚晚輩的卧室。未婚男子可住廂房或廂房樓上。女性忌住樓上;男子在樓下,忌婦女上樓。忌婦女跨踩農具工具。

小結:阿昌族因為存在的歷史是比較的長的,所以他們的文化也是比較的完善的傳統流傳。比如他們歷史曾經改名,建築擁有着自己的特別,他們擁有一些族人之間的禮儀,自己的特有的飲食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