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的來歷,傣族潑水節的的簡介

來源:人人運程網 5.18K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大家對這個歌詞熟悉吧,這是歌唱中國的團結和友愛。中國有着五十六個民族,雖然在文化和語言上面有詫異,但是也彼此友愛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傣族吧。

傣族潑水節的來歷,傣族潑水節的的簡介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歷
  潑水節的由來,在傣族民間有個神話故事。傳説很久以前,統治傣族地區的火魔,亂施淫威,致使民間沒有風雨,莊稼不能生長,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火魔有從民間姑娘中搶去的七個妻子,她們目睹火魔殘酷狠毒,對民間的疾苦非常同情,決心為人民除掉禍根。七個姑娘設法將它殺。後來她們佯裝逗他高興,施巧計探得根除火魔的祕密。一天,她們設豐盛酒宴,陪勸火魔飲酒。聰明勇敢的七姑娘乘火魔大醉熟睡之機,從他頭上拔下一根頭髮,火速地勒住他的脖子。果然,火魔的頭立即掉在地上,滾到哪裏便燒到哪裏。隨着火勢不斷擴大,眼看即將燃至附近的房屋,大姑娘急中生智,迅速將魔頭抱起,地上的熊熊大火馬上熄滅,火魔也隨之消失,為了使人民不再遭受火魔傷害,七個姑娘輪流抱住魔頭,並用輪換的空隙用水沖洗身上的污穢,一直到火魔的腦袋化成塵土為止。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傣家七個姑娘的英勇精神,於每年消滅火魔的日子,互相潑水祝福。事實上,潑水節源於印度。潑水曾是一種宗教儀式,後來被佛教採用。這種儀式約在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經緬甸傳人云南傣族地區。隆着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擴大,潑水的習俗在民間廣泛流行,並與當地的神話融合,形成隆重的固定節日。1961年4月,穿着傣族服裝,來到雲南西雙版納州府允景洪,同各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給潑水節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如今,節日中的許多陳規陋習已經廢止,增加了健康的內容。通常是第一天開慶祝大會,各族軍民共賀佳節:次日舉行歡快的潑水儀式;第三日趕擺,參加物資交流活動。

總結:小編是漢族人,但是也是有經歷過潑水節的,正確的説是經歷過潑水的。小時候,約上三五個朋友,拿上水槍,就是開戰,到最後玩的滿頭大汗,衣服也濕了,覺得還是挺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