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説:八拜之交的典故

來源:人人運程網 2.2W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絕,劉關張的生死兄弟情義成為中國男人為人處世的準則之一,重情重義的人一般能夠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其實,在中國民間傳説中,也不乏類似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個八拜之交的典故,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間傳説:八拜之交的典故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絃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説:“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裏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裏聽了起來。”
  俞伯牙藉着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着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説説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歎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絃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説:“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説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説:“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説:“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彈罷,他挑斷了琴絃,長歎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説: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為紀念他們的友情,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歎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知音難覓,知己難尋:
  紅顏知己為誰粧?獨愛青蓮意味長。
  莫道名花已有主,河東河西誰知曉?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着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着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説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説:”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説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着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説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説:”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複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助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使他減刑得以贍養一家老少。這個人為了感謝雷義的再造之恩,攢了兩斤黃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義堅辭不受。這個人沒法,只好趁雷義不在家時,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後,雷義修葺房屋,翻開屋頂,才發現那兩錠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過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無法退還。雷義便將這兩斤黃金交付縣曹,充入官庫。雷義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為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同僚聞知,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為雷義贖罪。後順帝下詔,兩人皆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説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範式,字巨卿,東漢山陽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一名範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學府)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説:”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説:”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張劭説:”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母親説:”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範、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
  後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徵日夜探視他。張劭臨終時,歎息説:”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徵説:”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説:”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範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沒有忘記我,怎麼能不來?“範式恍然睡醒,悲歎落淚,於是穿着喪友的喪服,去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着馬趕去。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喪了。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着棺材説:”張劭啊,難道你還有願望?“於是停下來埋葬。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張劭的母親看到説:”這一定是範巨卿。“範式到了之後,弔唁説:”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範式親自拉着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前進了。範式於是住在墳墓旁便,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5)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來自於”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句話想必都熟悉——這就是生死之交。生死之交可以拋棄時間、金錢、健康、甚至感情,真心真意同舟共濟,絕不會同牀異夢,只會齊心協力。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從前,齊國有一對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裏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説:”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説:”不可以這麼説!管仲家裏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説:”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説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説:”生我的是父母,最瞭解我的人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zhū)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國,管仲則帶着公子糾(jiū)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腰帶,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
  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説:”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説:”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得非常好。
  管仲説:”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牙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多次作戰,多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最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讚美管仲的才幹,而讚美鮑叔牙能瞭解人。
  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説他們是”管鮑之交“.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何遜,南鄉範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典故: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喜歡為學,涉獵廣泛,博覽羣書。建安年間,漢獻帝劉協建都許昌,融累次遷升到”將作大匠“,相當於大良造,亦稱大上造。(官名,戰國初期秦之最高官職,掌握軍政大權,但到漢朝時已無實權)。見曹操野心越來越大,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因此,融總是寫奏章諷刺他。曹操忌憚孔融的名聲,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山陽郡守郗慮,為人奸詐,見風使舵,以孔融之一小點錯誤,上奏曹操,請求免去孔融的官職。曹操趁機羅織罪名,構陷孔融,稱孔融曾經與禰衡大放厥詞,互相吹捧,禰衡説: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説禰衡是”顏回復生“.犯了大不敬之罪,於是被害。
  孔融與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璃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並稱建安七子。其餘六子皆與曹操之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闢為掾屬,只有孔融為漢朝盡命。
  平原禰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為七子之列。他自以為有文才善言辯,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譭權貴,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禰衡年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於是結為忘年好友。隨後孔融寫奏疏推薦禰衡,多次在曹操面前誇讚他。曹操想召見禰衡,但他總是謾罵曹操。曹操懷恨在心。因禰衡的才華出眾,業已出名,曹不想殺他,於是派人把他送給荊州劉表,禰衡又侮慢劉表,劉表也不容他,因為江夏太守黃祖性子急,便將禰衡送給了黃祖。最後被黃祖所害,時年僅二十六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