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錫伯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來源:人人運程網 9.16K

錫伯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最開始的時候生活在中國的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後來有一部分人遷移懂啊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那麼關於錫伯族的傳統節日,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錫伯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錫伯族人們有信仰薩滿教,喇嘛教,現在大多數人不相信十四世紀的公元前往黃河流域建立政權,後來進入漢族。還有一些居住在嫩江東北部的松花江,中洱河流域鹹北人民下來成為今天的西博人。1764年,十億西藏人被徵收到新疆伊犁地區開墾的駐軍,有2000多户家庭,現在新疆西伯利人是他們的後代。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錫伯族人使用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居住在東北的錫伯族人使用漢語,錫伯文是1947年在滿文的基礎上略加改動而成。大多數錫伯族人通用漢文。錫伯族人世代以狩獵、捕魚為生。西遷的錫伯族人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營牧業。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還種胡麻、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以及甜菜、煙草、大麻、棉花等經濟作物。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種植花木蔬菜。大門多朝南開。住室的窗户和箱櫃等傢俱都雕圖案,最常見的是牡丹和蓮花。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紙糊的窗户都用剪紙裝飾得十分美觀。在飲食方面,以面、米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製品。

錫伯族忌食狗肉。秋天習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蔔、芹菜和辣椒醃製鹹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閒時打獵、捕魚,並用魚醃製臘魚肉。

在服飾上,婦女喜歡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紮緊,現在中青年男子愛穿制服、西服,婦女愛穿連衣裙。錫伯族注重禮節。在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晚輩對尊長行“打千”禮。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

清明節
  錫伯族的清明節一般在農曆三月過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的錫伯族人每年要在農曆三月和七月過兩次清明節。過節時,人們分別用魚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別稱為魚清明和瓜清明。

抹黑節
  錫伯族人有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相互抹黑的習俗,久而久之,這一天就成為錫伯族傳統的“抹黑節”。

人們清晨起來,把準備好用來抹黑的布或氈片帶上,挨家挨户,不分男女老幼互相往臉上抹黑,據説這是請求五穀神免掉莊稼的黑穗病,保證豐收。過節這天天亮時分,人們就走出家門,拿着沾滿泥水和灶灰的抹布、氈片,走街串巷,逢人就往臉上抹一點兒黑,一直到天亮才肯收場。被抹了黑的人非但不生氣,還視此為大吉大利,認為抹黑後天火就不會燒身,莊稼也不得黑穗病。。現在過抹黑節,早已沒有了迷信色彩,只剩下娛樂的性質了。

西遷節
  西遷節也稱杜因拜扎坤節、四一八節,這是錫伯族傳統的盛大節日。西遷節是錫伯族的西遷戍邊紀念日,因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節。因有懷念親人之意,又叫懷親節,新疆錫伯族同胞稱為“杜因拜扎坤”。

西遷節是二百餘年來錫伯人民的傳統節日,紀念一部分錫伯族西遷祖國西北邊疆的伊犁地區,駐防戍邊的英雄業績。西遷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遷官兵及家屬與送行的父老兄弟姐妹、親戚故友齊集在太平寺“錫伯家廟”,共進了離別飯,共飲了離別酒,為戎裝西遷的同胞餞行。從此,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在錫伯村屯,都要在寺廟內拱灶,殺豬,吃高粱米飯,每户都去當家人,進行聚餐,來紀念錫伯族西遷的歷史壯舉,暢敍保衞祖國西北邊疆的業績,緬懷離別的骨肉同胞。

新中國成立後,新疆與東北錫伯族間有了來往,西遷節顯得更為重要,黨和政府都非常重視錫伯族的這個節日。每年的西遷節到來之時,錫伯族人民都要在一起歡度這個傳統的光榮節日。在瀋陽市,錫伯族羣眾會自發地來到北陵公園集會,舉行紀念活動。介紹錫伯族西遷的歷史與經過,講述西遷戍邊的意義,激勵錫伯族人民繼承祖輩光榮傳統,發揚祖輩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人們還要共進野餐,表演歌舞,舉辦一些體育、文藝等活動,以緬懷保衞祖國西北邊疆的骨肉同胞。

春節
  錫伯族的春節大致與漢族春節類似。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晚間送灶王上天,報人間吉樣,稱為“祭灶”。到除夕之夜,換以新灶王神像,名曰“迎灶”。

除夕,即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家家殺年豬,炸果子、烙年悖悖、蒸供饅,做各種佳餚。午後請出各種神祖之像,如“喜利媽媽”和家譜等,擺設祭祀供品;男家長攜子孫,帶紙錢、木銑上墳地,將墳堆上積雪打掃乾淨,回來之後在大門口擺設飯桌,祭祀祖宗,全家叩頭,然後進屋吃團圓飯。這天在外的親人都要回家過年;已出嫁的姑娘,不許在孃家過年,除夕晚上點長明燈,所有房間、馬廄、磨房、碾房、倉房等都點上油燈、蠟燭或燈籠,使室內外燈火通明。

天黑後拜年“辭舊歲”。半夜子時(11時至1時)俗稱“諸神(新神)下界”,家家在院中擺供紙畫天地碼子(神位),插於香斗上(鬥內裝滿高粱,口上糊上紅紙),中間插上整股香。供奉干果,焚香燃燭,鳴鞭炮。全家男女長幼,都穿新衣,向神位叩拜,叫做“接神”。“接神”後煮餃子吃,餃子叫“元寶”,餃子湯叫“元寶湯”。吃完餃子,男子到村廟中焚香叩拜,叫做“行香”,“行香”完了才能回家睡覺,也有徹夜不睡者,謂之“守歲”。説一夜不睡,精神一年。七年級天不亮煮餃子,全家團聚歡度新春佳節,之後晚輩向長輩請安叩拜,全族互拜,叫做“迎新年”。

正月七年級到初五,在神祖像前焚香,每日早、午、晚焚香三次,焚香人要向神像行叩拜禮。

七年級、九年級、初五早晨吃餃子。八年級、初四早晚吃米飯、炒菜、白肉片、血腸等。錫伯人吃“火鍋”,除用豬、羊、牛肉外,還用野雞肉、抱子肉、鹿肉等,菜類還放大量切得細的酸菜、細粉,也有用蘑菇下鍋的。這幾天內忌諱將屋內灰土污水倒在外邊。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親戚朋友不往來串門。八年級、九年級、初四,家家多吃節前準備好的食品如餃子、白麪豆包、鑽面豆包、勃麪餃子、勃糕等。

正月初六,俗稱“出行日”。農村各家男女都騎馬駕車,按占卜吉利的方向飛馳,來到有橫道的路上,全家人下車下馬,撮土燒香,鳴放鞭炮,向四方叩拜,然後返回,這叫“出行”。所有人等,在“出行”後,方可出門辦事、謀生或尋親訪友。

正月初七,俗稱人日(從七年級開始:一隻雞,兩隻鴨子,三隻,四隻狗,五隻羊六隻,七隻馬八隻)。今天天氣很好的花,人們全年都很幸運;天氣黑暗不太好,那一年不利,生病了。這一天吃餃子,吃米飯,有着深刻的含義,意味着高壽命。

小結:錫伯族有很多的節日,有一些全國性的節日,基本上中國的所有國人都會過,比如像是春節。還有一些就是當地民族獨特,獨有的一些節日,比如像是抹黑節、西遷節、這些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