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份子錢給多少合適?

來源:人人運程網 9.2K

到了二十來歲的年紀,不僅自己的婚姻大事會讓我們着急煩心,連朋友結婚這種大好事,我們都會覺得頭疼。為什麼呢?因為被邀請了,就要準備份子錢。份子錢給多了,自己經濟壓力大,給少了又沒面子。份子錢是什麼,到底要給多少合適呢?今天的結婚大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份子錢的事情吧。

結婚的份子錢給多少合適?

  份子錢指的是中國的一種民間習俗和傳統,就是別人結婚、生孩子、包括單位、個人喬遷之類的,相關的人要去送錢。

古代:在古代並沒有流行送份子錢的習俗,人們習慣送東西給新人。

清末民初:送份子錢成為上流社會舉辦喜事必不可少的項目。尤其是滿族八旗,為了體現身份更講究送份子錢的禮節。老舍先生的小説《正紅旗下》就描述過家裏為了湊份子錢發愁作難的情景。

解放初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流行送份子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結婚特別簡單。

改革開放後:人們手上也有了閒錢,隨着商品經濟觀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錢為全社會所接受,送份子錢成為祝福新人的方式。

份子錢代表了對新人的一份祝福,但是錢永遠不能代替感情,誰份子錢給得多,就代表誰更親近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不能讓錢成為感情的量化標準。份子也寫作分子,是一個老詞,打從明代中葉開始就流行。這種叫法,本身顯示湊份集資、羣策羣力的風氣。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三出《祕議》:“便是杜老爺去後,謊了一府州縣士民人等許多份子,起了個生祠”,便是一例,四處募捐修祠堂,頗有古代亂集資、亂攤派的意思。

至明末清初之際,份子更加流行,譬如吳敬梓小説《儒林外史》通篇眼花繚亂盡是“湊份子”、“派份子”、“出份子”。例如第二十七回道:“歸姑爺也來行人情,出份子”。全書有十個章回不止一次出現“份子”,有的章回出現四、五次。

如果是親戚結婚,先看親戚關係親疏,再結合按照當地習俗來送。現在喜歡送這幾個數字1000、2000、5000、6000,親兄弟姐妹之間可能會送得多點,一般在6000以上,更多會選擇送6000到20000之間的數。

如果是同學、朋友、同事結婚,不必要考慮太多習俗之類的,一般都是考慮關係親近,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給。還在讀書的一般給200-600之間的份子錢都可以,意思一下而已,不必太在意。如果在工作,可能給600、800、1000、1600這幾個數多。當然如果是給600,對方以後就會跳過700回800,;給600,時間久點對方會跳過700直接回800;給1200,直接回1600。

小結:各地習俗不同,份子錢要因地制宜,按照當地的風俗來。不過小編覺得,份子錢不用給太多,最好是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商量,給一樣的數量,這樣就不會因為給多或給少而為難尷尬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