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巴比倫空中花園之謎

來源:人人運程網 1.48W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遠古人類的智慧完成許多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工程,這些工程最終變成了未解之謎,吸引着好奇的人們去一一破解,儘管就眼目前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得出最終的答案,但是隱藏在其中的變幻莫測的力量,還是令人着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巴比倫空中花園之謎,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解讀巴比倫空中花園之謎

人們一般相信,在遠古時代的巴比倫王國,有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關於“空中花園”,流傳着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説。可誰又知道,這座花園連同它的傳説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的不解之謎。新巴比倫王國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他美麗的王妃塞米拉米斯早已乘着黃鶴西去了。然而關於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千古流芳,傳為美談。

相傳在公元前6世紀,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一個寵妃,名叫塞米拉米斯。她生於長於米底(今伊朗高原西部)。那裏山巒疊嶂起伏,與巴比倫尼亞的一馬平川迥然不同。這位來自異國他鄉的公主每每想起故國的山川美景,總是不由得低頭垂淚,娥眉緊鎖。國王不忍心看着心愛的王妃鬱鬱寡歡,費勁周折終於猜透了她的心思。於是,國王下令仿照王妃故鄉的模樣,在巴比倫宮的西北角建了一座階梯花園。這,就是他們的愛情堡壘、流傳至今的“空中花園”.

在男尊女卑的遠古時代,貴為一國之尊的巴比倫國王為博紅顏一笑,不惜“興全國之工”,耗萬金之資。其實,諸如此類的荒唐舉動古往今來並不鮮見。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揮舞手中出神入化之筆,將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描繪得美輪美奐。有很多的傳聞説,“空中花園”是一座多層塔式建築,有100多米高,每層內部都有磚拱、石板做成的斜坡式階梯通向上一層。平台分成四層,層層相疊,每一層都用大理石築成小徑,上面栽植着各類世間所沒有的奇花異草。建築物內部以蘆葦為中心,外部堆積厚厚的泥土,上面長滿美麗的花草樹木。整座花園樹木掩映,鮮花錦簇,遠看猶如懸在半空之中。從幼發拉底河引導出來的水流在花園內化成洶湧的噴泉,直射藍天,形成一道道絢麗的彩虹。幽靜的園區小道曲折蜿蜒地延伸着,小徑旁的溪流汩汩流淌……

如此美景,引得無數建築大師和藝術巨匠怦然心動,為之神往。公元前3世紀,希臘人安提巴特慕名來到巴比倫城,見到了心儀已久的“空中花園”.此時的花園雖然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花容月貌”,早已花草凋零,蜂蝶散盡,“枯瘦如柴”,只剩一副“骨架”懸在空中,任憑風吹雨打,但是,安提巴特還是毫不猶豫地將其與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亞歷山大城燈塔等相提並論,給它戴上了“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桂冠。僅此一端,就足見“空中花園”昔日的風韻。

然而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座花園實際上並非什麼傑作,其長寬高都不過幾十米而已,只是由於古代希臘沒有特別高大宏偉的建築,才使其鶴立雞羣,成為希臘人眼中的“奇蹟”.事實上,流傳至今的有關“空中花園”的記載,確實也幾乎都是出自古希臘、古羅馬作家及歷史學家之手。現代歷史學家爭論説:當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們到達了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並看到了巴比倫時,深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其中包括“空中花園”;他們後來回到單調枯燥、崎嶇不平的家鄉時,也將對花園美景的回憶帶了回來,並向故鄉的人們大肆誇讚。此説也合乎邏輯,因為當古希臘人還沒有邁進文明門檻的時候,兩河流域的文明已經延續了大約2000年。

儘管如此,無數的考古學家還是懷着無限的遐思來追尋傳説中的“空中花園”.德國人羅伯特·科爾德維就是其中之一。1899年,科爾德維帶領考古隊躊躇滿志地來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公里處,即史書上所記載的古巴比倫城的遺址所在地。隨後,指揮手下人揮舞工具幹了起來,企圖要使這座沉睡了兩千年的古城重見天日,要弄清楚這裏究竟有沒有傳説中的美麗的“空中花園”.

一天,他們在古城南宮的東北角挖掘出一個不尋常的、半陷於地下的近似長方形的建築物,面積約為42×30米。這個半地下建築由兩排小屋組成,每個小屋的平均面積僅2.2×3米,其中的一間小屋內還發現了一口開了三個水槽的水井。考古隊員想象不出這口井有什麼特殊用處,便繼續挖掘。後來他們又發掘出一座石砌的圓拱建築。科爾德維立刻意識到這座建築非同尋常:首先,古蹟的地點在巴比倫城最古老的一部分,名叫巴比爾,而這裏有最早的地窖。其次,這是巴比倫出現的第一座圓拱建築,是用石料和常見的磚砌成的。第三是那口怪模怪樣的古井。這套建築物的結構確實非常特殊,從設計到建築都十分出色。科爾德維認為,那幾個圓拱一定具有特殊的用途。他啟動腦中儲存的所有相關資料,最後不由得眼睛一亮:這很可能就是傳説中的“空中花園”!因為在所有記載巴比倫的資料中,從約瑟弗斯、狄奧多魯斯、台西亞斯和斯特拉波的著作,到所有業經破譯的有關巴比倫城這座“邪惡的城市”的楔形文字的銘文,只提到兩處建築是使用石料的,並且都特別強調指出是石結構:一處是卡色爾的北城牆,科爾德維已經在那裏發現有石料;另一處就是“塞米拉米斯的懸空花園”.

科爾德維雖有此推想,但始終不能斷定自己的想法正確無誤。在他看來,挖掘出的三條豎井無疑是一眼抽水井。用於抽水的機器雖然早已蕩然無存,但當年很可能配有一套由鏈條帶動的水泵,以便能夠不停地抽水。為了展現“空中花園”的面貌,他充分地發揮着自己的想象力:“空中花園”由一些圓拱支撐着,鋪墊在這些小屋堅固的拱頂之上的是厚厚的土層,土層上面栽種着花草和樹木。一條用鏈條帶動的抽水設備將井水送上藍天,然後“飛流直下三千尺”.此情此景,着實有些壯觀迷人。在考古發掘中,科爾德維的考古隊也確實發現了這裏曾種植過大批花木的遺蹟。然而,“空中花園”本身所達到的“成就”令科爾德維失望,比起其他六大古蹟來,它似乎羞於見人。科爾德維也難以理解這一事實上的“架空花園”何以堪稱“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因為即便在這座古城裏,比它更引人注目的古蹟雖説屈指可數,但也並非絕無僅有。

雖説如此,科爾德維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悦,激動地向世界宣佈:“我找到了‘空中花園’!”從此,世界考古學界沸騰了。圍繞“空中花園”的學術爭論,紛紛擾擾,喋喋不休。

大多數學者認為,“空中花園”是確實存在的,因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許多歷史著述中都有關於它的記載。比如,公元前1世紀中葉西西里島歷史學家狄奧多魯斯,以及50年後在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在位時代著有《地理學》一書的斯特拉波,都曾先後描寫過“空中花園”的情形。在今天伊拉克的首都,還有一座根據傳説而復原的“空中花園”.

也有學者予以反駁。這些人指出: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及“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僅僅只是從別人口中間接聽到“空中花園”的情況,並沒有親眼目睹過實物。而親自到過巴比倫城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大談特談巴比倫城的雄偉壯觀以及巴比倫塔的凜凜雄風的同時,卻對“空中花園”隻字未提。這一點恰恰表明,古巴比倫城並不存在壯觀的“空中花園”.

針對上述説法,有人提出質疑,聲稱僅希羅多德一例難以服眾,並由此認為希羅多德未曾真的到過巴比倫城。然而事實上,凡是親臨巴比倫城的古典時代的希臘作家,均如同希羅多德一樣,在自己的著作中對“空中花園”未置一詞。由此,人們有理由對“空中花園”的存在表示懷疑。

還有一個史實不容忽視。尼布甲尼撒死後23年,波斯人佔領巴比倫城,不久改變了幼發拉底河的河道走向,河水從此遠離巴比倫城。如此一來,“空中花園”即使確實存在過,也會因為缺水而變得面目全非。誠如是,百年之後的希臘化作家焉能見到“空中花園”之真我風采?而且,那些留下了“空中花園”有關記載的古人們,其寫作態度的嚴謹性也讓人心存疑慮。尼布甲尼撒的侍從醫生台西亞斯以善於杜撰而著稱,他的記載當然難以為信。在狄奧多魯斯的筆下,我們看到他描繪的是另外一個賽米拉米斯的“形象”:出生以後即被父母遺棄,幸而有一隻鴿子每天嘴叼食物餵養她。長大成人後,有着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她嫁給了一位朝臣。一日,國王與其邂逅,為其美貌所打動,夜不能寐,最後強奪為妻。她整日鬱鬱寡歡,穿的衣服分不清是男是女。最後把王權交給兒子,化為鴿子飛出宮殿,成仙而去……這樣的記載,能以其為據嗎?

更讓人不解的是,建立了豐功偉績、名揚四鄰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流傳下來的詔令與書寫板無數,但世人卻從中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有關“空中花園”的片言隻語。於是,有人得出了驚人結論:“空中花園”是詩人和古代歷史學家的想象力製造出來的一大世界奇觀。

“空中花園”到底存在否?如果存在,它究竟身在何方?也許,“空中花園”確實存在過,但它並非位於巴比倫城。尼尼微古城遺址的發掘,似乎在暗示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在尼尼微宮廷浮雕中,有一幅名叫《尼尼微空中花園》的浮雕,上面的景緻印證了古典作家對巴比倫“空中花園”的描述。亞述帝王辛那赫里布留下的詔令中,提到他在尼尼微興建花園一事,而且他把流經尼尼微城的底格里斯河水引入花園灌溉花草樹木。有人認為,這種空中花園實際上是亞述園林設計師為亞述宮廷設計的王家園林。它利用天然山丘或人工堆砌的山丘,種植各種名貴樹木、奇花異草,供國王遊樂散心之用。稱這種山丘式的花園為“空中花園”,也並非讓人感覺突兀。也有一些記載提到了“空中花園”,但是認為與尼布甲尼撒無關,而是一位敍利亞國王取悦他的一個愛妃的產物。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大浪淘沙,物換星移。有關“空中花園”的傳説,將永遠是一個美好的傳説。人們也許根本無法確知它在哪裏,也許它並不存在於某個特定的地方。公元前302年至公元前30年間,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歷代君主們曾經擁有希臘文明地區內最著名的花園,法老的建築師——來自尼多斯的索斯特拉託斯曾經替托勒密二世在其中的一個花園裏設計了第一條懸空的走廊或散步小路。誰敢斷然否定,這一靈感不是源自古巴比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