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白族建築特點

來源:人人運程網 1.5W

歲月的大河滾滾而過,沿經之處,文化之花盛開,各個民族的文化也在歲月大河的澆灌之下,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你對白族瞭解多少?你知道白族建築有什麼特色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簡述白族建築特點

  建築
  唐代建築的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級,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劍川石寶山石窟,技術嫻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國石窟造像的共同點又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在我國石刻藝術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來修建的雞足山寺院建築羣,斗拱重疊,屋角飛翹,門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層層的人物花鳥,巧奪天工,經久不圮。它們都出於有名的“劍川木匠”之手。白族的漆器,藝術造詣很高,元明兩代王朝政府所取的高藝漆工,大都從雲南挑選;大理國的漆器傳到明代,還一直被人視為珍貴的“宋剔”。

雕刻
  白族的雕刻藝術聞名於世,主要體現於石雕和木雕。石雕以劍川石鐘山石窟和大理國經幢為代表。開鑿於南詔大理國年間的劍川石鐘山石窟是中國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譽。大理國經幢,又名“地藏寺經幢”。經幢造型優美,雕刻技術精湛,具有密宗佛教造像的特點,被譽為“滇中藝術極品”。白族木雕主要運用於宮廷廟宇、民居建築的裝飾上,尤以劍川木雕最為出名。北京人民大會堂雲南廳的堂門和木雕屏風就是出自劍川木匠之手。

白族碑刻歷史悠久,數量眾多,重要的碑刻有《南詔德化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元世祖平雲南碑》《詞記山花·詠蒼洱境》等,是研究白族歷史、文化、藝術的重要資料。

詩歌
  古代白族有音樂舞蹈相結合的踏歌。民間流傳的《創世紀》長詩,敍述了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會“天下頂太平”、“不分貧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沒有階級壓迫剝削的平等生活。南詔白族詩人楊奇鯤的《途中》、楊義宗的《題大慈寺芍藥》、《洞雲歌》等詩被稱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詩》中。《望夫雲》、《蛇骨塔》、《殺州官》、《鈎日頭》等文學作品,歌頌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階級鬥爭和生產鬥爭中的英雄人物。南詔有名的《獅子舞》,在唐朝時已傳入中原,《南詔奉聖樂》在唐朝宮廷裏被列為唐代音樂14部之一。《白族調》是流傳甚廣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後一句五言)的格律詩。15世紀中葉,有些文人應用這一民歌形式寫下了有名的詩篇,如楊黼的“詞記山花碑”。白劇“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繪畫
  白族繪畫藝術豐富多彩。《張勝温畫卷》,大理國畫工張勝温創作於大理國盛德五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是世界佛教圖像畫中的珍品,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小結: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自稱“白子”、“白尼”。為唐宋“白蠻”的後裔。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