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山族建築特點 高山族房屋特點

來源:人人運程網 1.13W

不知道幾年前是什麼樣子,反正這兩年,台灣高山族和漢族的交往好像特別多,在一些選秀節目中,經常會看到來自高山族的選手,他們服裝很好漂亮,而且唱歌也特別好聽,有自己的民族風情。高山族的房屋建築大家可能比較少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高山族的建築特色吧。

台灣高山族建築特點 高山族房屋特點

  高山族的住所,依建屋造房原料區分,可以分為木屋、竹屋、茅屋、石屋和草頂地下房屋五類。

茅屋:布農人和曹人的一部分為茅屋,以圓木架為樑柱,以茅管豎列為牆,茅草蓋頂。

草頂地下房屋:以圓木為樑柱,支撐深入地面下的屋架,以茅草蓋頂。

石屋:部分排灣人、布農人,以及魯凱人為石屋,以片石砌牆,圓木為樑柱,再以片石蓋頂、鋪地。

竹屋:新竹、苗栗一帶的泰雅人、賽復人多為竹屋,以粗竹為柱,再將租竹劈為兩個,以砌瓦豎列為壁,平鋪為屋頂。

木屋:又可分為大型與小型兩種,阿美人、排灣人、卑南人為大型木屋,以方木為往,木板為培,以茅草或木片蓋頂;泰雅人大部分屬小型木屋,呈長方形,以圓木為柱,小徑圓木為壁,栓皮蓋頂。

高山族人民也非常重視房屋的裝飾,主要表現在柱、檐桁、橫樑、檻楣和門板、獨石的雕刻藝術上。

雖然雕刻是由平民所做,但僅為頭目和貴族擁有,平民是沒有的。主柱的雕刻象徵頭目、貴族的權勢大小,有精簡各異的雕飾。雕刻的主題除人物外,有蛇紋、鹿紋和人頭紋。排灣各族羣的主柱雕刻主題均為祖像,多屬式樣化,為左右對稱的正面像。大多是雙手舉於胸前,兩足直立,腕臂有重疊鐲釧紋,腰有束帶,或刻三角紋,或刻圓紋;頭頂刻獸角,或百步蛇一雙,或為蜷蛇一條;男女生殖器很明顯,雙眼有嵌瓷片,臍部或鑲瓷鈕。這種祖像,最高達3米,寬40釐米。

板壁雕飾則與主柱雕飾有顯着不同:板壁的雕刻面較大,雕紋較淺,刻紋較為寫實,多組合紋或羣像。石壁雕刻大都為陰刻淺雕。人物頭部多為橢圓形,蜂腰闊肩,兩手高舉或置胸前。板壁雕刻的人物造型與石壁相似,而木製的多為紅白兩色上彩,另外還有藍、綠、黃、橙等色彩。

檐桁、橫樑及檻楣的雕飾最為引人注目,檐桁雕刻的數量比立柱、壁板、石壁的多,雕刻也不同。因面積狹長,圖紋呈單位行重複排列,有人頭紋、鹿紋、豬紋、幾何紋。顏色主要有黑、白、紅三色。畫上的人形頭扁圓,長額短鼻,額上有三角或菱形縱紋。鹿紋基本上是蹲踞姿勢,背紋是格子紋。有的圖形還繪有獵人射野豬的情形。這些雕刻的題材大多源於高山族人民的生活和勞動,是他們同大自然進行鬥爭的藝術寫照。檐桁的顏色是用石灰燻黑塗色的,黑白分明;也有用紅黑兩色上彩的,顏色更加濃烈美觀。

各族羣在雕刻中還有許多特有的圖案和色彩,體現了本族羣的審美觀和精神寄託。漢族在台灣的早期住房建築,有明顯的閩粵風格,屬於中國住宅建築的支流。這種住房大大地影響了台灣原住民的住房建築風格。漢人住宅大規模出現在台灣島是從明清時期開始的,隨着大批移民的遷入,住房風格也明顯大陸化。雖然大多數移民來自閩粵地區,但由於台灣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的影響,也形成了與大陸不完全相同的建築風格,而形成了早期台灣民間建築的特色,而且台灣各個地區也不盡相同。

小結:房屋的作用只是為了居住,但是美觀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房屋的設計並不簡單,要考慮各方面的問題,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和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