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的居住文化,房屋建築特點是怎樣的?

來源:人人運程網 1.18W

房屋是一個人的家,當然房屋的建築風格也是民族的特色,房屋的很多文化都是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的怒族,他們的生活環境其實還並沒有完全的走向世界,發展的比較緩慢,他們的房屋有什麼樣的特色呢?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怒族的居住文化,房屋建築特點是怎樣的?

  怒族的房屋文化
  從總體上看,怒族民居有以下幾大特點:

怒族的民居均為下部架空的幹欄式建築。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因受生產力的制約,他們只好用長短不一的木樁或石頭將居住面架成水平面,這比起平整地基來既省時又省力。二是將居住層託離地面可以降低地氣對人的危害,防止毒蛇猛獸的襲擊。同時在房屋底層關畜禽,雖不衞生,但它客觀上起到了防濕的效果,又能保護家畜之安全。

怒族民居的居住層多為樓板。這是因為怒江竹木很多,居住層用樓板可以防濕。另外據碧江的怒胞説:“人跟動物不一樣,應住在鋪有地板的家裏。”

怒族的民居均無窗或只有幾個小孔。主要是怒族曾有過穴居史,怒族民居不建窗或不重視窗户建設也是對這一客觀史實的折射。

每家都有個火塘。怒族認為火塘裏的三角是他們最大的“鬼”,能驅兇招吉。故火塘要由有經驗的男性長者設計、安置。三角一旦擺好就不能再動。客觀上,火塘是怒民祖祖輩輩生活取暖、夜晚照明的地方,是議事及傳播民族文化的廟堂,又是娛樂的場地。他們的大半生都要在此渡過。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怒族的房屋很矮,不鎖,亦無圍牆。這表明怒族民居的主要功能是防風雨,避野獸。同時反映出怒族的私有觀念不強,各家各户不分彼此,沒太多隱私,有同村便是一家人的思想。門不用鎖説明怒族還保留着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美德。他們大多居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半山腰。這是因為這一地段的氣温適宜,不冷也不熱。另外,還出於防禦方面的考慮。

怒族民居的門多向東方、上方或雄偉的山峯。這是因為這些方位在怒族文化中均有吉祥之意的緣故。

怒族的村落最大者在150户左右,小的只有幾户,單家獨户者也不少。這與怒江地區土地貧瘠、可耕地少、糧食產量不高有關。如村落太大,土地就將超負荷運轉。反之,如村落太小又不利於刀耕火種的集體勞作及防禦。

由於怒族支系的不同、居住地域的不同,在建築上也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居住在碧江一帶的怒族因其居住環境的氣温高、空氣濕度大而採用防潮通風性能好的幹欄式竹篾房,其結構以木為柱,竹蓆為牆為樓板,頂蓋木板或茅草。貢山一帶的怒族因氣温較低、濕度極大,又有茂密的森林,故又採用保暖性能好,防潮的幹欄式木楞房。早期怒族的建築工具只有砍刀,故木楞房牆體一般用圓木相疊而成。牆體的4個角交叉處用刀砍出槽或用鑿子鑿成榫,將其穿牢固,造成屋架。柱頂用杈形榫架樓閣柵,再用藤篾綁牢。屋頂的蓋法是在端山架上架脊柱子,上架脊桁。再由兩側牆頂架斜樑交於脊桁上,起屋架功能,承載整個屋頂的重量,組成屋頂的三角形空間,上架桁櫞,用茅草、木板或貢山特有的薄石板蓋頂。如用木板或茅草蓋頂,需在其上壓些石頭,以防屋蓋下滑或被風吹飛。木楞房的結構多為兩開間結構,一室為堂屋,一室為耳屋。三開間的較少。其造法是先建兩間獨立的方形房間,中部留出一段距離。然後再用木板將兩間房的樓板(居住層)及房頂連接起來,使左右兩間房的門相對。然後再將中間這間房用木隔成房間,房子的前部留出一個凹廊(其功能相當於陽台)即可。這種房的特點是外觀粗糙且費料。後來,鋸子等類的工具傳入貢山以後,怒族開始用刨光的木板來代替圓木為牆。這種經改進後的民居,外形美觀,省料,更保暖。

隨着怒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部分怒族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加之隨着公路的修通,建築技術的傳入,磚木結構、磚混結構蓋石棉瓦的民居已在怒族社會中出現。同時,經過幾十年的宣傳教育,怒族已漸漸地認識到人畜同居一屋的危害,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另建畜廄。政府還為他們建起了部分公廁。怒族的民居現正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悄悄地變化着。

每一個民族的房屋肯定都是和生活環境有所聯繫的,還有飲食都是跟生活壞境有關係的,你覺得是不是這樣的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