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的民族文化 京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9.28K

京族是生活在島嶼上的民族,當地人的生活主要來源就是捕魚,一些海產品。那麼關於京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京族的民族文化具體都有哪些呢?他們的信仰是什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京族的民族文化 京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後來有一部分人自越南塗山沿海捕魚來到巫頭島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京族過去被稱為“越族”。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語言,通用漢語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京族的傳統住房是草廬茅舍,京族人稱之為“欄柵屋”。其牆壁是用木條和竹片編織,有的再糊上一層泥巴,或用竹篾夾茅草、稻草等作牆壁。屋頂蓋上茅草、樹枝葉或稻草。為防風吹,屋頂還壓以磚塊、石塊。屋內四角以20釐米到33釐米高的木墩(多為苦楝木)或大竹或石頭作柱墩,再在柱墩上橫直交叉地架以木條和粗竹片,上鋪竹蓆或草墊。屋內用竹片隔成三個小間。老人住正間,子女住左右側間。“欄柵屋”保留了百越“幹闌”式建築的遺風。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京族的起居條件發生了根本的改善和變化。其明顯標誌就是“石條瓦房”的普遍出現。這種房子是用長方形灰白色石條砌的牆。每塊石條約75釐米長,25釐米寬,高20釐米。從地面到檐首之間砌石條23塊;從檐首向上到封山頂之間砌石條10塊。在屋頂脊和瓦行之間壓着一塊連一塊的小石條。屋內分左、中、右三個單間,單間前都留出一條寬敞的過道,貫通全屋。農具、工具放在過道牆腳邊。左右兩間為寢室。正中一間即“正廳”。正壁上安置神龕,稱“祖公棚”。正廳除節日用以祭神外,平時又是接待客人以及吃飯、飲茶、聊天的地方,可兼作“客廳”。

這種房子堅固耐用而又抗風耐濕,非常適合沿海地區的氣候和生活,是京族人民的傑出發明與創造。

京家人都有在自家房屋四周栽培花木的習慣。一座座石條房四周,冬青、劍麻、牡丹、仙人掌及菠蘿、木瓜、木黃麻樹錯落交織,鬱鬱葱葱,似海濱公園,秀麗迷人。“怒人居山巔”,“覆竹為屋,編竹為垣”,這是古人對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

京族禁忌文化
  京族禁忌同京族社會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並廣泛存在於京族日常生活和生產勞作的各個方面。諸如漁網放在海灘上,忌人從上面跨過;新造而尚未入水的竹筏,忌人坐在上面。

膠新網時,忌別人走近來交談,否則認為會因此而捕不到魚;抬網出海,下第一網時,忌碰見女人;請人裝漁箔時,忌煮夾生魚、煮焦飯;建造房舍,要擇吉日,否則認為會遭到天災人禍;忌住不按照傳統規矩修建的房屋,有“寧置敗家田,不住敗家屋”的説法,即使這種房子建得富麗堂皇,也無人敢住;忌在天黑之後向別人借錢;逢七年級、十五忌借火。

孕婦懷孕期間,忌移動牀鋪,忌入哈亭,否則,認為生下來的孩子會歪嘴;在船上忌將碗碟倒置,忌雙腳垂在船外,忌坐在船頭燒香的地方;忌夜間在樹林裏吹口哨或唱歌,認為如此會招來鬼魂,攝去人們的靈魂。

京族的許多禁忌,源於諧音,“焦”與“礁”同音,出海觸礁不吉利,煮飯做菜皆忌燒焦。“油水”和“游水”同音,出海要游水説明出了意外事故,因而不説“油水”,而改稱之為“滑水”。移動器物要拿起來,不能推拖着移動,因為有“擱淺”之嫌。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婦女、孩子都要到海灘上送行,並舉行一些祭海活動。

隨着京族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京族的禁忌習俗亦正在發生變化,其中某些禁忌已經不像從前那麼嚴格,有些甚至是消失了。

小結:京族人很多都是信仰天主教、道教、之類的宗教為主,京族人居住的多數都是草廬茅舍。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當地人很多都是石條的房子,這些房子堅固耐用,抗風還非常的耐濕,是當地的特色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