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侗戲有哪些民族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9.16K

侗戲是我國傳統的戲種之一,是我國傳統的藝術文化之一。侗族戲劇主要是,當地人在勞動生產,當地生活一些事情連接在一起的。那麼關於侗族侗戲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侗族侗戲有哪些民族特色?

發展簡史
  在湖南、貴州、廣西三省的毗連地區,劇住着我國的少數民族——侗族。當地活躍着一種深受侗族人民喜愛的少數民族戲劇形式——侗戲。
  侗戲,侗族的戲曲劇種。最早形成於貴州的黎平.榕江、從江一帶,後流傳到廣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區。侗劇是在侗族民間説唱藝術“嘎錦”(敍事歌)和“嘎琵琶”(琵琶歌)基礎上,接受漢族的戲曲影響而形成。“嘎錦”,演員自彈自唱,夾用説白來敍述故事,內容多半為侗族的傳説故事。“嘎琵琶”,分短歌和長歌。短歌為抒情民歌,長歌為敍述故事的説唱。侗戲大致在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形成。侗戲的劇目,主要有兩部分。一是描寫漢族生活的劇目,大多從漢族戲曲中進行移植;一是描寫侗族生活的劇目。後者如《吳勉》,以浪漫主義手法,描寫明初侗族民族英雄吳勉率領人民起義抗糧抗税,不幸被俘,不屈而死。《秦娘美》,寫珠郎與娘美相愛,地主銀宜欲霸佔娘美,謀殺珠郎,娘美設計刺殺銀宜,為愛人報了仇。

《門龍》,描寫門龍離家十八年未歸,其母逼其妻改嫁,其妻不從,直等門龍歸家,夫妻團聚。此外,還有《雪妹》、《乃桃補桃》、《金漢》、《莽子》等清嘉慶、道光年間,由侗族民間説唱形式“嘎錦”(侗語,即敍事歌)和“擺古”結合而成。1870年左右,自貴州沿都柳江傳入廣西。最初僅有兩人坐唱,後發展為走唱。道光年間,黎平縣臘洞寨侗族秀才吳文彩和吳文彬等根據漢族唱本編成《梅良玉》、《鳳姣李旦》等侗劇腳本。之後,民間業餘戲師又先後創作了許多本民族題材的劇目,如《門龍》、《三郎五妹》、《珠郎娘美》等。很多侗寨都有業餘侗戲班,代代相傳。

侗戲早期的表演頗有特色,角色到台前唱完一句後,在過門中繞∞字形回到台中靠後方端坐的“掌本”戲師面前,聽取提示的唱詞,然後再到台前演唱。丑角在台上比較活躍,有獨特的程式,不論從左右方向出場,都只能向裏跳躍,叫做“跳丑角”。1949年後,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美道》、《芒遂》、《劉知遠》等,編演的現代戲有《侗家兒女》、《民族團結的花》等。其中《珠郎娘美》已攝製成影片。

侗戲的主要曲調有平板和哀腔等。平板或稱普通調,用於敍事性唱詞,前有引子、起板;哀腔,或稱哭調、淚調。此外,在有些劇目中,花旦或醜還常採用侗歌、漢族民間曲調等。主奏樂器為二胡,還有牛腿琴、琵琶、月琴、低胡、揚琴等。打擊樂器有鼓、鑼、鈸、小鑔,但只在開台、催台及角色上下場時用以伴奏。侗戲大約產生於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由黎平縣臘洞村侗族歌師吳文彩始創,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吳文彩在侗族長篇説唱敍事歌的基礎上,根據漢族説唱本《二度梅》編制出第一部侗戲《梅良玉》。之後,侗戲不斷吸取桂劇、彩調、祁陽戲、貴州花燈戲等其他戲曲劇種的營養,逐漸提高和完善,最終演變成表演有説有唱、曲調豐富、別具風格的獨立劇種。

侗戲鼻祖
  吳文彩(1798—1845年),侗族,清嘉慶三年(1798年)生於黎平縣茅貢鄉臘洞寨。文彩少時讀過私塾,粗識漢字,家境貧寒,務農為生。文彩在青年時期即顯示出不凡的歌才,在與青年男女對歌時對答如流,他把侗族起源傳説編成“祖源歌”,把侗族的習俗禮儀、道德風尚編成“勸世歌”,把男女青年的交往編成“情歌”。其歌詞優美,情真意切,音韻和諧,四方侗族青年都尊稱文彩為歌師傅。文彩中年時,受漢族戲劇的啟發和影響開創了以侗裝扮相,用侗語介白,用二胡鑼鼓伴奏侗歌唱詞和獨特步調等表演形式的侗戲。文彩創造的侗戲,演員均由羣眾自願組合,唱腔分“平板”、“哀調”和“仙腔”,表演完全民族化。他把漢族的故事《硃砂記》、《二度梅》等改編成《梅良玉》、《鳳姣李旦》等劇本,在侗鄉廣為傳唱,深受侗族羣眾歡迎。侗族很快由此流傳到外地,黔湘桂交界的從江、通道、三江等處的侗寨相繼建立侗戲班子,逢年過節,村寨之間交流演出,蔚然成風,千里侗鄉亦公認文彩為“侗戲師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文彩在家去世。鄉人在文彩家鄉修建紀念碑和紀念亭,至今尚存。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文化部將侗戲列為國家的獨立劇種,文彩為侗戲鼻祖。

侗戲之鄉
  臘洞村吳文彩是侗族人公認的侗戲鼻祖。繼吳文彩之後,茅貢鄉的侗戲創作演出活動從未間斷,侗戲創作人才輩出,戲師不斷湧現。茅貢鄉幾乎每村都有演出侗戲的固定場所———戲台,而且別具特色。高近村的侗戲台由於保存原貌較好,被列為黎平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茅貢鄉主動配合上級及縣文化局在侗戲鼻祖吳文彩的家鄉臘洞村舉辦“紀念侗戲誕生160週年劇目調演暨學術討論會”。這次會議有北京、湖南、廣西和我省有關單位的專家學者,6個演出隊計240人以及附近村寨的羣眾近萬人前來參加,真可謂盛況空前。與會者一致公認:茅貢臘洞是侗戲的故鄉,茅貢鄉侗戲演出活躍,堪稱侗戲之鄉。

全鄉村村有侗戲隊,人人愛看侗戲,個個會唱侗歌。1994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侗戲之鄉”。

小結:侗族侗戲是當地的文化特色之一,侗族因為是和生活相關的,所以基本上人人都喜歡看侗戲。隨着社會的變化,現在看侗戲的人,很多都是老一輩的,年輕人學習侗戲的人數較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