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建築 碉房是什麼樣的

來源:人人運程網 1.09W

西藏是一個歷史文化濃厚的地方,形成了藏文化這種地域氛圍,由於受到氣候跟環境的影響,藏族人居住的房子也是與眾不同的,大多是用亂石壘砌而成的,宛如一座碉堡,所以就被取名為碉房。碉房是藏文化地區具有特色的一項建築,也是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藏文化建築 碉房是什麼樣的

藏族主要分佈在西藏、青海、甘肅及四川西部一帶,為了適應青藏高原上的氣候和環境,傳統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構,形如碉堡,所以被稱為“碉房”。

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層。底層養牲口和堆放飼料、雜物;二層佈置卧室、廚房等;三層設有經堂。由於藏族信仰藏傳佛教,誦經拜佛的經堂佔有重要位置,神位上方不能住人或堆放雜物,所以都設在房屋的頂層。為了擴大室內空間,二層常挑出牆外,輕巧的挑樓與厚重的石砌牆體形成鮮明的對比,建築外形因此富於變化。

藏族民居色彩樸素協調,基本採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黃色,石塊的米黃、青色、暗紅色,木料部分則塗上暗紅,與明亮色調的牆面屋頂形成對比。粗石壘造的牆面上有成排的上大下小的梯形窗洞,窗洞上帶有彩色的出檐。在高原上的藍天白雲、雪山冰川的映襯下,座座碉房造型嚴整而色彩富麗,風格粗獷而凝重。

藏文化建築 碉房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碉房,藏語稱為“卡爾”(tnkhar)或“宗卡爾”(rdzong-mkhar),原意為堡寨,多建於險峻的山石上,巍峨高聳,易守難攻。山南的雍布拉康,後藏的娘若香波,洛扎的桑嘎古託,便是此類建築的代表。碉房是有着特定含義的建築,它對西藏民居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如土石結構、如平頂風格;但碉房並不能完全代表西藏民居。

西藏腹心地區的農村和城鎮居民居住的房屋稱為“慷巴”(khang-pa),有樓房亦有隻建一層的平房。樓房多為二三層,個別富裕人家的樓房有四五層,而建一層房屋的在西藏各地隨處可見。筆者多次在西藏各地考察,無論在後藏的定日、山南的措美、拉薩附近的墨竹工卡,都見到大量的一層民居。

而在藏東昌都和藏東南的林芝、波密、察隅等地則較少一層房屋,多是二三層的樓房,主要原因在於當地多雨潮濕的氣候使然。一層房屋顯然不能稱之為“碉房”,即使三四層的樓房也似與“碉房”無關,兩者的名稱、功能和作用都不同。因而,“碉房”並不是藏族民居的典型形式。藏東貢覺縣三巖地區,人們所居住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稱為“康爾”(即“卡爾”,為藏語mkhar的不同譯音)的碉房。

藏文化建築 碉房是什麼樣的 第3張

碉房的建築代表着藏文化的特色,不一樣的建築風格給人產生一些翩翩的幻想,這是西藏地區的精神文化,在未來將會發展得越來越繁榮。去參觀的人們都感歎這個偉大的建築風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