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主要節日,“二月二”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3.71K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非常多,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節日一直延續到現在,大家都還是很重視,有一些節日因為跟不上時代發展,已經被大家遺忘了。畲族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少數民族,畲族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畲族主要節日,“二月二”是什麼?

  1、年節
  從農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開始過新年了。祭灶神後,就準備除夕的“年夜飯”,閤家“圍爐”。畲族屆時家家蒸制“黃金餈”吃“黃金餈”是畲民過新年的特色之一。畲鄉流傳“糯米做餈圓又圓,香麻攔餈甜粘粘”的順口溜,表示畲家人團圓共聚天倫和來年日子更甜美的意願。

除夕夜全家“吃隔歲”(即吃“年夜飯”),這是畲民最歡樂的時刻,一邊盡情地享受美味佳餚,一邊抒發追求來年日子過得更比今年好的願望。“圍爐”後,主婦選一根直徑約七、八釐米粗的楮楮木放在灶膛裏燃燒,燒至一定火候以灰燼掩埋之,使之不至熄滅,備為正月七年級的火種,俗稱“隔年豬(楮)”或“留隔年火種”。是夜,萬家燈火,通宵達旦,盡情歡樂“守歲”。

2、“二月二”
  又稱會親節,是畲族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閩東的福鼎、福安等縣。所謂“會親”,係指原由福鼎雙華、福安阪中分爐至浙南、閩東各地的畲族於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回祖地相聚,舉行會親活動。福建雙華“會親節”規模最大,遐邇聞名。

3、三月三”
  又稱“烏飯節”,是畲族人民紀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動統治階級鬥爭取得勝利的節日。相傳:在唐高宗總章年間,畲族英雄恨興領導義軍反抗唐王朝,被官軍圍困在大山裏,糧斷援絕,處境十分艱難,眼看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時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山裏各種植物都已脱葉落果,唯有一種叫烏稔的野生植物,枝條上還掛有串串的甜果。畲軍採集回營,雷萬興之香甜可口,便傳令全軍四出採集,軍糧解決了,雷萬興便於三月九年級日殺出重圍,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又是一年的三月九年級日,雷萬興想吃當年的烏稔果,讓畲軍入山採摘,可是這時烏稔剛吐芽抽葉,士兵只採回葉子,加入糯米蒸制,飯呈藍黑色,同樣香噴可口,後來畲民為分享雷萬興抗擊官軍勝利的喜悦,每年三月九年級日出門“踏青”,採集烏稔葉,蒸制烏米飯,世代相沿,衍成風俗。如今,各地畲民為紀念民族英雄雷萬興,每年“三月三”都要蒸制烏米飯,閤家共餐,饋贈親友。舉辦舞會,集體對歌,歡度節日。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各地歡度這個古老的節日更加熱烈和豐富多彩。1983年4月17日,有一百多位畲族同胞首次在京舉行“三月三”活動。

4、封龍節
  為每年的農曆五月,是畲族人民禱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娛樂性節日。1986年6月27日(農曆五月廿一日),福建省首屆“封龍節”歌會在福安縣富春公園舉行,各地畲族歌手是人蔘加,這次畲族歷史上空前的盛會。福安、霞浦、福鼎等地的成千上萬畲族羣眾,於“封龍節”這一天則會集到福安白雲山、霞浦雁頭山、福鼎太姥等地,舉行羣眾性的登山比賽。登山地點人山人海,既有參賽者,也有前來觀看助興者,比賽的終點選在各山的峯頂。到達目的地被譽之為赴“蟠桃會”,優勝者獲得“仙桃”和“仙酒”的獎賞。入夜,盤歌開始,一對對青年男女隱沒在山林裏、依偎在溪澗房,哼起美妙的情歌。因此,節日登山比賽既是鍛鍊身體、培養毅力的一項有益運動,也是青年“山戀”的極好機會。

5、招兵節
  是畲族紀念祖先的宗教性節日,現僅流行於粵東、粵東北畲族地區。相傳遠古時期盤瓠往番邦取番王頭時,被番兵追趕,到海邊,得到神兵的幫助,才安然返國。但據實地調查,粵東畲族舉行“招兵”大典的時間也不盡一致,豐順縣鳳坪村畲族於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的吉日舉行。潮州石鼓坪畲族一年分兩次舉行:第一次(陰曆“除夕”)“請神上表,安井謝灶,推龍謝土,請兵安營,大謝”,稱為“請兵節”;第二次(正月初四日),“請神、賞兵、祭符、散兵”,稱“送兵節”。現在鳳凰山區畲族已將“請兵”與“送兵”兩節合併為五年舉行一次,統稱之為“招兵節”,活動時間定在農曆的“大雪”至“冬至”之間的吉日舉行,節期一般為三天三夜。“粵東北九連山畲族地區的“招兵節”,活動的時間,一般是在年景不佳、風雨不調的年歲,經族人共商而定。活動分祭祀和祈禱兩部分,祭祀的內容與上述粵東鳳凰山畲族的“招兵節”基本相同。惟祈禱部分,是九連山畲族的創造,它使原來“招兵節”的圖騰信仰宗教儀式發展為趨吉求福的傳統民間習俗活動。

小結:“三月三”我們經常聽説,“二月二”倒是比較少聽過。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有關係,瞭解歷史,可以更清楚地認識這些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