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天鵝舞藝術特色解析

來源:人人運程網 2.21W

也許大家覺得鄂温克族只在我國才有分佈,其實在俄羅斯地區,我們也是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的藝術非常有特色,這裏我要跟説説他們的舞蹈。他們有一個着名的舞蹈天鵝舞,你瞭解這個舞蹈嗎?大家來看看下文的解析吧!

鄂温克族天鵝舞藝術特色解析

  鄂温克族天鵝舞藝術特色解析
  一、簡介
  天鵝舞是鄂温克族的民間舞蹈,鄂温克語叫作“斡日切”,流傳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温克旗、伊敏鄉一帶。鄂温克族人崇尚天鵝,以天鵝為圖騰。因此,當地婦女們閒暇時喜歡模仿天鵝的各種姿態,自娛而舞,逐漸演變成了這種固定的舞蹈模式。

二、相關傳説
  鄂温克族也有關於天鵝舞由來的傳説:古時,鄂温克某部落的人失散在草原,焦急萬分中,忽見天鵝從天空飛過,於是,他們追隨着天鵝飛行的方向,很快地找到自己的部落。從此,人們崇敬天鵝,跳起天鵝舞歌頌天鵝。此舞人數不限,男女都可以參加,人多時,先圍成一大圓圈,然後接單雙數分成內外兩圈,沿順時針方向前進,內外圈不斷交叉變換。進裏圈者,身前俯,雙臂在胯旁微動,作幼雛學步,退至外圈者,雙臂伸向斜上方,如天鵝高飛,然後,全體變成長隊,如鴻鵠飛向遠方。全舞只有一個步法,弱拍時出腳邁步,強拍時,另一腳急速靠攏,並擊打出聲響,形成別緻的節奏和韻律,人們還不停地呼喊:“給咕,給咕”,以協調大家的動作。舞姿優美、灑脱。

三、天鵝圖騰
  鄂温克族崇敬天鵝,其根源來自氏族圖騰崇拜。鄂温克族把圖騰叫作“嘎勒布勒”,鄂温克語意為:“根子”或“起源”。不同氏族各有他們圖騰崇拜的對象,“我烏特巴亞基爾”氏族的圖騰是天鵝,因此天鵝舞的產生,其根源在於圖騰崇拜的心理。按照鄂温克族的習俗,各氏族看到他們所崇拜的圖騰飛過天空時,正在喝酒的男人,必須向它灑酒致敬,正在擠奶的婦女,則向它揮灑奶汁,嘴裏還要發出“喲!喲!”的呼聲,以示敬意。可以看到圖騰崇拜在民間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四、藝術特色
  斡日切舞人數不限,男女均可參加。一般是二人對舞,其他人圍觀助興,到了高潮時男女可一起下場,多人齊舞,女子居多。舞蹈動作比較簡單,但表演起來卻很新穎。每場一開始,以唱為主,曲調悠揚緩慢、委婉動聽,隨着曲拍滑步慢舞;繼而以舞為主,歌曲轉為歡快,舞步隨之加大。

舞時,腳下只有一個步伐,即“努該裏”中的“跟靠步”。兩腿自然地屈伸,雙臂也鬆馳地曲折起來分別於兩側一上一下地探出,表現天鵝各種飛態。外探的雙臂,手腕下垂。當雙臂略收時,手腕又隨同上翹。有時雙臂平伸向前扇動,有時上伸扇動,表現天鵝飛翔的各種姿態。

齊舞時,男女站成裏外兩圈,面向裏(男外圈女裏圈),左右伸展雙肩,雙肘下壓,腕部抬起與手平行,手心向下。隨着節奏一拍一次拉軟腕。腳為腿步,男圈左轉,女圈右轉,並可裏外兩圈交錯。當交錯時雙手由旁至前到頭上,再從頭上到前,配合着男“咕”,女“給”交替呼叫。其呼聲,恰似“天鵝”從高空降落時的聲音,十分逼真,動作優美,把舞蹈者的步伐和隊形(橫飛、斜飛,大、小圈裏外穿翔等隊列變化)融匯於一種節奏感很強的動作或音調之中。

天鵝舞在民間表演時,多穿鄂温克民族服裝(袍子、扎腰帶)在帽頂上插一個紅疙瘩表示鵝頭。

小結:雖然沒有在現場看他們的表演,但是從字面上和圖片上,已經能感受到他們跳舞時的氛圍了,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