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民歌與舞蹈 具體都有哪些特色?

來源:人人運程網 2.97W

鄂温克族不僅僅擁有非常豐富民間文學知識文化,他們的歌舞文化也是流傳在中國民間,擁有着非常豐厚的歷史。那麼關於鄂温克族的民歌與舞蹈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鄂温克族民歌與舞蹈 具體都有哪些特色?

鄂温克族傳統文化濃郁,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很多民族特點濃郁的傳統舞蹈和特色民歌。

鄂温克民族舞稱為“努給勒”,豪放、樸實,充分表現了鄂温克族人民爽朗、勇敢的性格和樂觀向上的氣質。“努給勒”多由婦女表演,舞步獨特、剛健有力,節奏性強,以“跟靠步”和“跺步”為舞蹈的特點,又有天鵝舞、跳虎、獵人舞等反映牧區和半山區生活的特色。另外,在鄂温克族民間還流行着反映鄂温克人狩獵生活的舞蹈,如“阿罕伯舞”和“愛達哈喜楞舞”(公野豬搏鬥舞)等,鄂温克人通過這些舞蹈,充分表現他們的勤勞、勇敢、豪邁和樂觀的性格。

“愛達哈喜楞”舞(野豬搏鬥舞)是表現獵人模仿野豬同房時,相互打架怒吼的舞蹈,由兩個人跳,跳舞者都穿着毛朝外的狍皮衣服,化裝成兩個野豬的形象,臉上抹上白粉,二人略向前傾斜,兩手放在背後,用肩互相撞,嘴裏不斷髮出“吼!吼!”的聲音。“努日給勒”舞是鄂温克族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形式,每當逢年過節、舉辦婚禮、宴請賓客或喜慶豐收之時,人們常常跳起歡樂的“努日給勒”舞,以表達其喜悦之情;“努日給勒”舞一般由婦女跳,沒有樂器伴奏,只是跳舞的人嘴裏發出“阿罕拜”、“哲呼哲”、“扎海、扎海”等聲音。跳舞每組二至四人,一面唱“阿罕拜”,一面兩手左右上下襬動,起初動作很輕,繼而面對面,雙手前後擺動,並作曲膝狀。這種舞蹈表現了農、牧區生活的特徵,動作優美,節奏性強,腳的動作構成了它的特點。

獵區的舞會多在晚間圍繞篝火舉行,鄂温克族民間流行一種名叫“崩努克”的樂器。鄂温克人隨着口絃琴的樂聲,邊歌邊舞,動作粗獷,節奏鮮明,具有本民族獨特的風格。

鄂温克族喜歡唱歌,他們的民歌曲調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氣息。鄂温克族民歌的特點是即景生情,即興填詞。有很多歌曲是他們用同個曲調,在不同場合填上不同的詞,來吐露心中的喜怒哀樂。那悠揚奔放的旋律,表現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寬闊的胸懷、質僕的性格。他們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詩,都是通過唱來表達的,有長有短,有幾行的,也有幾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較的叫故事歌。民歌優美動聽,風格獨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詞。特別是牧歌和獵歌,表現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質樸的性格。

此外,鄂温克族民歌還具有寬廣、抒情的特點,結構方整對稱,多由上下句組成或由單樂句的不斷反覆或變化重複構成。鄂温克族民歌既使用比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聲音階。鄂温克族民歌歌詞多用頭韻,襯詞較多,唱抒情性長調時常喜用帶鼻音的唱法,使感情體現得細緻入微。

小結:鄂温克族是一個非常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舞蹈主要變現的特別有張力,傳達了一種豪邁樂觀的性格。民歌也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無論是填詞還是演唱都是表達自己民族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