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村寨 侗族村寨有哪些特點?

來源:人人運程網 3.19W

地捫侗寨位於貴州的黎平縣地區,在當地地捫有着泉水不斷的湧入的含義。那麼關於侗族的村寨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哪些呢?侗族的村寨具體都有哪些的特色,有哪些的的特點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侗族村寨 侗族村寨有哪些特點?

一直偏愛鄉村,當得知一位美國作家稱為“世界時光邊緣的落村”的地捫村,生出了幾多問號和歎號,一直尋找機會前去,盼望解除疑惑。和縣裏面的領導去了地捫村。

車從黎平出發,約40多Km就能到達地捫,坐在車裏,心情輕鬆起來,又給自己放了一天假。生在鄉村,長在鄉村,每每脱離城市,走進鄉村,不管是往黔東南方向,還是黔南,或者黔北,都能有種回家的感覺。此時,隨意翻看手上的一本書,淡淡的陽光透過玻璃灑了進來,連綿的丘陵,葱蘢的行道樹在書頁上以細碎的投影顯現,飛逝,那些熟悉的梯田梯地,青綠的莊稼,彷彿在字裏行間鮮活生長,帶出《李清照的詩詞》一邊閲讀,一邊感受着周邊清晰的空氣和氣息。

地捫位於貴州省黎平茅貢鄉北部,距離鄉在地4公里,是長江水系清水江源頭之一,面積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67.3畝。全村570户2461人,全部都是侗族。

地捫在依山傍水之中,1條清澈的小河繞村寨中間而過。建有花橋(風雨橋)3座。寨中建有2座鼓樓,2座戲台,2004年建成一箇中心表演戲台,侗族生態博物館建築羣,是侗族地區民族風情文化保存較為古老而完整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侗族村寨,它僅次於全國最大的侗寨——肇興。

地捫,是根據侗語音譯的地名,直譯為泉水源源不斷的水源頭,音譯為村寨發祥,人丁興勝的地方。地捫90%是吳姓,吳姓在元末明初移居地捫,部份國從天柱遠口鎮遷居來的,一部份是從榕江車江遷居來的,到現在已有700餘年有歷史。地捫吳姓有五個大房族,大房族內不準通婚,每個大房族集中而住,每個房族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寨名,分為寨母、芒寨、圍寨、模寨和寅寨。在民國時期從外地又搬幾外姓到地捫居住。

吳姓祖先定居地捫後,勤勞耕作,豐衣足食,人丁興旺,不久就發展到了1300户,所以稱為“千三地捫”。為了生存下來,後才由地捫分一部份到茅貢;一部份到臘洞;一部份到登岑、羅大居住。這些寨名考究意思為:茅貢舊時稱為茅洞,後稱臘洞。

地捫村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羣眾投工投勞修公路。從茅貢修到地捫,為茅貢鄉是第一個羣眾自修的村級公路。1987年集資建成一幢12個教室998平方米的磚混結構的教學樓。校內有800多平方米的水泥球場,建有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戲台,在校學生300多人,是該鄉最大的村級國小,地捫國小還成立一個“春苗藝術團”學校專教侗歌,2001年春苗藝術團的6名學還到北京中央電視台演播大廳參加錄製侗族大歌。

地捫村侗族風情濃郁,主要節日“六月六日”,秋收後十月份的“平安節”,春節後“千三節”,每過節在過去房族與房族互相請客吃酒,吹蘆笙、演戲、放牛打架,男女老少都穿節日盛裝觀看各種娛東活動,參加踩歌堂。在這些節日中民族特色各具一格,“千三歡聚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有:(1)攔路迎賓,寨子裏的侗族後生們高奏蘆笙,姑娘們身着豔麗的盛裝銀飾在寨門攔路唱酒歌迎敬前來參加節日的賓客,男女老少夾道歡迎。(2)合歌祭祖。由寨老請“薩(祖母)進坊燒香敬祖,參加祭祖的人由一人領唱,眾人唱“千山”歌。(3)踩歌堂。參加祭祖的人們手拉手唱讚頌薩的進堂歌,盤歌,歡歌,轉堂歌等。(4)演侗戲。(5)吹蘆笙,鬥牛。(6)進鼓樓花橋,涼亭唱歌,敍舊。(7)吃“合攏飯。(8)男女青年坐月堂等活動,2001年8月15日中國稻作與祭祖國際學術研究會的專家學者100餘人專程到地捫進行考察觀光,並參與祭祖活動,民族風情,生活俗等。

地捫村的人家,好客熱情,五到六月的山地丘陵,草木豐茂,陽光下生機盎然。走在田間地頭,錯落的阡陌之間,散佈勞作的農民,路下埂的菜田裏,就有一家人在田裏勞作,中央一席竹編曬墊鋪開,黃燦燦的油菜在上堆放,那位年約六十的老婦手執一米長的木棍在油菜上拍拍打打,年輕的少婦躬着身,手持連枷(一種農具,一長一短兩根木棍,間隔一尺左右,用木頭連接,持長棍,短棍可以360度轉動),連枷翻飛,油菜杆蓬蓬作響。兩個八九歲的小孩坐在籮筐上,手裏不知在編弄着什麼。越過三塊田,一個農民大哥穿着高筒水鞋,防水褲子,手裏扶着的耕田機震天價地響,他已經是一身泥漿,身後耕耘過的田土上,幾隻花麻雀飛飛停停,啄弄着蚯蚓小蟲。不遠處,一對夫婦手把鋤頭,低頭鋤着苞谷,一個兩歲左右的幼孩坐在苞谷秧苗旁邊,抓玩着塑料袋裏的大橘子,喊着他的爸媽,女人時而停下活路,手掌搭在鋤頭上,下巴靠着手掌,看着小兒,兩母子嘻嘻地笑出聲來。

走到壩子中央,一條灌溉水渠汩汩流淌,幾隻番鴨,面着幾顆紅色肉疣,善於飛翔的它們,此時安靜地站在水溝邊,用淡粉紅色嘴喙相幫着梳理羽毛,黑色腳脛和蹼掌沒在水中,肥胖的樣子,憨傻中又顯露着可愛。右側秧田裏,三隻白頭䴉鸛在覓食,纖嘴瘦脖,長翅細腿,一身光潔的羽毛,頭頂一叢白羽,柔軟優美。只見它們機警地在青嫩的秧苗間走走停停,蹁躚的身影倒映在清亮的水田,青柔的秧苗是“三鶴秧田行”背景。

走到山上,回過頭來,地捫村的農家在山水間隱現。白牆烏瓦,屋頂和邊緣用水泥白灰加固,勾勒出乾淨明瞭的青瓦白線;或是水泥樓房工整矗立,貼着潔白的瓷磚,頂檐用上了防古的紅色琉璃瓦,一抹熱烈的生活元素展示開來;陽光下閃亮的光點,不是來自農家屋頂的電視接收鍋蓋,就是來自太陽能熱水器;在徐徐的炊煙中,堅守着這一方老天地,護衞着這一處新農村。

吃晚飯的時候,和地捫鄉民談及這裏的生活,他們更是透露出滿足和幸福,細細回想,白天在田間地頭看見勞動的婦女大大多過男性,男性大多外出務工,這一方水土上的女性,是這麼勤勞堅韌,支撐起了農村的天空。想起了那句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此改寫一下:世界的風景,一半在於女人。

小結:生活在當地的村寨是非常開心的,當地會有很多不同的村寨活動,會有不同的村寨文化。地捫侗寨大多人族人都是聚集在一起的,當地人都是一起活動,重大節日的時候會一起慶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