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盤點:毛南族分龍節怎麼過?

來源:人人運程網 9.27K

分龍節,是很多民族共有的節日,尤其是咱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子孫,對於龍的崇拜,從遠古時期就開始形成的習俗活動。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毛南族也極為重視這個節日,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他們是怎麼分龍節的?


  “龍”是管雨水的,“龍日”前後祭拜它,是求其均勻降雨以獲得好收成。過節前一天,要“椎殺”一頭公牛,用牛頭、牛尾、牛腳、牛內臟祭龍。祭時有喃經、跳神。牛肉則分給各家各户或拿到市上出賣,收入作為節日費用。祭龍後二三天,各户自拜祖先、三界仙、灶王、地主娘娘等,也是求神靈保佑五穀豐登。又用糯飯、粉蒸肉喂牛,以酬謝它耕作的辛勞,並給牛放假一天,讓它好好休息。嫁出去的女兒則帶上子女和禮品回孃家過節,親戚朋友也常常登門賀節,青年男女則盛裝聚會唱歌,選擇知音。

節日盤點:毛南族分龍節怎麼過?

毛南族居住在黔桂邊界的大石山區,地勢南高北低,南北氣候不同,因此民俗也有差異,以崢嶸峭峋的鐵坳為界,北邊的中南稱為上團,南邊的下南稱為下團,節日的日期是從每年五月的夏至這天算起,按地支順序往前數,到辰日這天便是下團的分龍節。因此,上團總比下團提前五天過節日,因分兩次祭祀龍的活動,故叫分龍節。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分上南、中南、下南地方,以鐵坳為界,鐵坳以上為上團,以下為下團,下團分龍節為夏至後第一個辰日,上團分龍節為下團節日前五天,即亥日。説是“龍”是管雨水的,“龍日”前後祭拜它,是求其均勻降雨以獲得好收成。

每到分龍節,毛南山鄉千山百弄,村村寨寨,每家每户都喜蒸五色糯米飯和粉蒸肉,折回竹椏柳枝插在中堂神龕上,把五色米飯捏成小粒團,粘在枝葉之間,預祝五穀豐登,碩果累累。
  分龍節期間,毛南人男女老幼穿上盛裝,年輕媳婦節日回孃家與父母團聚。他們採集金黃花、楓葉蒸煮五色糯飯;于田間以五色糯飯、粉蒸肉祭神農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於村頭三界廟殺牛敬祭傳説中毛南人飼養菜牛的創始者三界公爺,祈祝人畜安康;還用“發多”(一種大如扇面的樹葉)包起五色飯和粉蒸肉,走親訪友,慶賀節日。分龍節也是毛南族青年男女聚會的日子,活動內容有上坳口、坡腳對歌等。

過節前一天,要“椎殺”一頭公牛,用牛頭、牛尾、牛腳、牛內臟祭龍。祭時有喃經、跳神。牛肉則分給各家各户或拿到市上出賣,收入作為節日費用。祭龍後二三天,各户自拜祖先、三界仙、灶王、地主娘娘等,也是求神靈保佑五穀豐登。又用糯飯、粉蒸肉喂牛,以酬謝它耕作的辛勞,並給牛放假一天,讓它好好休息。嫁出去的女兒則帶上子女和禮品回孃家過節,親戚朋友也常常登門賀節,青年男女則盛裝聚會唱歌,選擇知音。過此節,宗教活動多已廢棄。增加了文體競賽或者開展有關生產生活方面的科普活動等。

節前,家庭主婦們就着手準備節日特有的食品了,她們上山採集做五色糯飯用的金黃花、楓樹葉,到野場(集市)上買品紅粉、品綠粉,然後蒸五色糯飯、粉蒸肉。紅、黑、黃、綠、白五種顏色的糯飯散發出特殊的香味。人們還興致勃勃地到户外折回柳枝。把糯飯捏成小團粘在柳枝上,插在中堂,預祝年成豐收。

廟節前,人們還走親屬、會朋友,出嫁在外的女兒用新竹籃裝上用葉子包着的五色糯飯、粉蒸肉。帶着兒女回孃家,外公、外婆看到外孫自是有説不出的高興。 廟節時,村裏的老人都來到村寨公眾立起的三界廟,祭祀三界公爺、祈福納吉。傳説,三界公爺是毛南族的能人。是他教會了大家用牛耕田,教會了大家養育菜牛。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後人蓋起了三界廟,廟裏還立有三界神像,廟節時,還在廟前跳娛神舞,以祈求六畜興旺,人人安康。

青年男女在廟節歡慶情緒更為高漲。這是一個抒發情懷的日子。節日的清晨,他們就帶着五色糯飯,或雙雙對對去對歌,或尋找意中人。歌場上、山坳口,處處歌聲處處情,節日的毛南山鄉洋溢着無比的歡樂。

每逢佳節來臨,毛南族婦女格外欣喜繁忙,她們結隊上山採集金黃花、楓樹葉、紫蘭花等各種有藥效的彩色植物作染料,煮成藥水浸泡白米,編織新竹籃,買夠糯米、五花肉等食品精製彩色食品,天剛拂曉,就用竹籃裝滿彩色糯飯和粉蒸肉,穿起新衣攜老帶幼,串親訪友回孃家團聚。

“五月分龍是端陽,哥妹同來祭龍王。今年哥妹同排坐,明年哥妹進洞房”青年男女們則趁分龍唱歌傳情尋找意中人,男的送花竹帽,女的贈繡花鞋,場面異常活躍,充滿了濃郁的民族色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