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建築風格是什麼

來源:人人運程網 1.94W

納西族十一個遠近聞名的名族,因其特殊的母系氏族名族性格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隨着納西族更好地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她的神祕面紗也一點點被揭開。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揭祕納西族的民居,看一看她的建築風格是什麼?

納西族建築風格是什麼

一、納西族民居的建築類型
  根據村落分佈地區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文化、技術發展情況的不同,納西族民居建築有着不同的類型。如:在高寒山區,保存着少量的井榦式“木楞房”、“木板房”;在麗江壩子或江邊河谷地區,土木或磚木結構的瓦房很常見,並以“三坊一照壁”、“四合院”為主,統稱為“納西雅閣”.
  高寒山區——“木楞房”
  高寒山區的井榦式“木楞房”,是納西族民居中比較原始的形式,構造簡單,四壁用削皮後的圓木,兩端砍上卡口銜楔壘摞而成,屋頂則用斧劈的木板錯疊鋪蓋,上壓石塊,整幢房屋不用一顆釘子,也不用磚瓦,它不僅冬暖夏涼,而且利於防震。秋收時節,部分居民在屋頂上晾曬糧食。
  麗江壩子、金沙江兩岸的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兩重院”
  麗江壩子、金沙江兩岸的民居多以“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兩重院”為主。“三坊一照壁”是納西族最為常見的民居形式,即正房一坊、左右廂房各一坊,加上正房對面的一照壁,合圍成一個院落。“四合院”則去掉“三坊一照壁”正房面對的照壁而以一坊房代替,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即四坊、組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落。“兩重院”是“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的一種複式院,即正房的左右或前後另設一個附院。“兩重院”在農村民居中比較普遍,正院作為主人的生活居住,附院用來養牲畜。人畜分開,生活幹淨舒適,互不干擾。無論是“三坊一照壁”、“四合院”,還是“兩重院”,院落的天井在城市和鄉村使用的功能不同,城市用磚石鋪成、種植花草;農村除供生活之用外,還作為晾曬穀物或加工糧食的場所。花木果樹,則種植於房前屋後。屋後,家家户户都有一塊菜園。
  麗江大研鎮——古城民居
  麗江大研鎮古城民居充分結合地形、環境條件和道路網絡進行佈局,建築遵從自然,依山傍水、順山就勢,坐北朝南、向陽而居。民居建築追求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外部地理環境與院內的花草樹木有機融合,營造舒適的人居環境。民居院落按照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臨街的,沿河的(跨河的、,依山的。有的掩映在青松翠柏中,別有情調;有的跨河而居,意趣盎然;有的喜好熱鬧,居於城中;有的甘願平靜,選擇城郊。古城內大約有上千個大小不一的院落,臨街的一面都設為店鋪,十分熱鬧;但走進院內,因納西族擅長營造居所,天井內多種植花草,顯得寧靜和諧。

二、納西族民居建築的構架類型
  納西族民居建築一般為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鬥式構架、壘土坯牆、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廈子、。納西族民居以木結構為骨架,形成土、石、磚、木混合構造體系。構造種類眾多,房屋造型多樣,內容豐富獨特。每種構架都有其名稱,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悶樓、兩步廈、明樓、蠻樓、騎廈樓、兩面廈七種類型。
  平房類構架
  根據瓦屋面下覆蓋空間的大小,平房類構架分有三種:無廈平房構架,即小平房;有廈平房構架,即平房;削京(金、後京大平房構架,即兩面廈大平房。
  悶樓類構架
  悶樓類構架以底層廈子、頂上有無數板面作為區分,有三種構架形式:悶樓大辟、悶樓走京、蠻悶樓。悶樓無腰檐,房屋較矮小,三間一坊有一通道可過人。
  兩步廈構架
  兩步廈的納西語意叫“兩節樓”,其含意為平房頂上再加一層,從平房演進為樓房。兩步廈有廈子。
  明樓類構架
  兩步廈構架減去廈子部份,即為明樓。明樓體量較小,“四合五天井”中的耳房由明樓構架組成。
  蠻樓類構架
  此類構架的廈子在樓層下,農舍中常作草樓,樓層可儲存更多的東西。“跑馬轉角樓”式庭院由它組合而成。
  騎廈樓構架
  兩步廈構架廈子結構完全與樓層空間脱離,蠻樓類構架廈子全在樓隔層下,而騎廈樓構架介於兩者之間,廈子的一半在隔層上、另一半隔層下。其特點比蠻樓明亮,樓上空間利用率比兩步廈好。因此,無論是農舍還是城鎮居民,採用此種構架的佔絕大多數。
  兩面廈構架
  顧名思義,兩面有廈的樓房屋。它是組織多進多套庭院的花廳或過廳房屋,兩面廈能夠靈活地滿足所面向兩院各坊房屋的造型保持一致。

三、納西族民居建築的平面類型
  納西族民居院落,按照房屋大小、規模不同可分為一坊房、兩坊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兩重院、多重院。根據經濟條件的差異,民居房屋的規模、裝修各有不同。越是大户人家房屋規模越大,建築的立面裝飾和內部裝修就越上檔次。
  一坊房
  一坊房“是一棟三開二層的房屋,最簡單的民居形式,又稱”獨坊“.佈局:底層三間,中間是堂屋,用作起居待客,是全家活動的中心;兩邊房間為卧室。前面有廊道,稱為”廈子“.二樓暢通不分隔,一般儲存糧食及物品。
  兩坊房
  ”兩坊房“分為”兩向兩坊“和”一向兩坊“.”兩向兩坊“按三坊一照壁規模佈局,但由於財力有限,預留出一坊,待日後有能力時補建。”一向兩坊“往往是為適應狹長地形而平行修建,多見於城鎮臨街建築,第一進房做店鋪、第二進房做住房。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由一正房、兩廂房,或兩正房、一廂房,加上正房對面的一照壁,合圍成一個院落。平面為長方形或正方形,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正房一坊朝南,主要供長輩老人住宿;兩側的廂房為晚輩起居。正房、廂房均為三開間,底層正中為廳堂,全家活動中心及作為待客地方。兩邊為卧室。二樓貯藏糧食及雜物。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組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除中間的院子外,四角還有四個”漏角“的小天井。以利採光、通風及排雨水。平面規整,呈方形。
  前後院
  ”前後院“一般是大中型民居,多為城市民居建築,由前後兩個院相連。特點是前院作花園,中間用花廳來連接兩個院子,後院為正院。平面類型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的複式房,呈長方形。
  兩進院
  ”兩進院“不同於”前後院“的是兩院不在正房軸線上排列,而是左右並行,兩院由過廳相聯繫。一般兩院各有一軸線相互平行。
  多進套院
  ”多進套院“是由”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前後院“、”兩進院“四種基本平面形式的多院綜合,有縱向發展的,有橫向發展的,也有縱橫向同時發展的,”一進兩院“式及”多進多套院“,一般屬於富家大户住宅。

四、納西族民居建築的裝飾特點
  納西族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裝飾,重點是門樓、照壁、天井、外廊、門窗隔扇、樑柱等,以鮮明的特點反映着納西族的經濟文化水平、民族習俗、生產生活方式、倫理、宗教信仰及哲學價值觀念。
  門樓
  門樓的形式有磚拱式、木過樑平拱式和木構架式三種。 以磚拱式門樓最為常見,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滴水牌樓式樣。端部起翹,門洞邊框的牆柱一般以青磚鑲面。檐下及門洞邊常飾有精美線腳,有的局部還鑲有大理石塊。木過樑平拱式門樓則是以木過樑承託、外包簿磚的三滴水牌樓。木構架式門樓多為雙坡屋面,檐下用多層花板、花罩裝飾。
  照壁
  為了不影響庭院的採光,將一面做成較矮的照壁,有利於陽光的射入,提高院內亮度;還可以擋風。照壁用石砌的勒腳、粉白的牆壁、磚瓦的檐頂構成,頂部有一滴水與三滴水兩種形式。檐部的磚砌線腳自然大方,有的線腳上還繪有黑白花飾的素畫或鑲以大理石,顯得素雅秀麗。加上照壁前栽種的花草植物,可以起到美化院落的效果。
  天井
  院落天井的佈局比較講究,常用卵石、瓦片等將地面鑲嵌成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圖案根據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內容涉及花鳥魚蟲、八卦陰陽、民間傳説、神話故事等,手法古樸,佈局嚴謹。佔地大的宅院,普遍設置有照壁、花台、水池等。天井作為納西族民居建築空間組織的中心,人與自然直接接觸的場所,納西人就將室外天空的陽光、地上的花草引入院井內部,進行精細別致的佈置和綠化,使生活空間與大自然的陽光雨露、花草樹木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出納西民族獨特的自然情懷和審美情趣。
  廈子
  指房屋外廊。納西族民居最顯著的一個特色是:無論城鄉,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有寬大的廈子。廈子是納西族民居建築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與麗江壩子和金沙江、瀾滄江沿岸納西族聚居地宜人的氣候分不開。納西人常常在廈子下面進行就餐、會客等活動。
  門窗樑坊的雕飾和”垂魚“裝飾
  納西族民居的門、窗均飾以木雕圖案。堂屋門是四扇或六扇雕花格子門,門兩邊的窗户為鏤空的花鳥禽獸、琴棋書畫、人物故事等各式精美圖案。木雕門窗既符合牢固、通風、採光的使用原則,又極具藝術欣賞價值。樑枋雕飾則將大過樑的樑頭雕刻成獸頭,俗稱”獅子頭“,柱礎石通常雕鑿成圓鼓形、瓶形或四面八角形,再雕飾以不同的花紋。
  納西族民居的設計裝修,體現精緻巧妙、樸素淡雅的風格。室外裝飾主要是牆面和屋頂。外牆最常見的是石砌的勒腳、抹灰粉白的牆面,牆角鑲貼青磚。屋面鋪蓋青灰色筒板瓦;前後出檐,”人“字形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意在禳壓火災的侵害。室內裝飾集中在樑柱處,但這些彩畫一般較為簡樸,多以藍、綠為主色調,也有不少以黑、白、灰三色構成的素畫,與民居素樸的格調相和諧統一。整座房屋外觀色調顯得非常樸素。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納西族社區的不斷髮展,納西人在修建民居時,總體框架、建築設計、風格特色等方面雖然保持着傳統風貌,但在房屋內部裝修上逐漸採用現代裝飾手段和裝潢材料,把傳統與現代的建築藝術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木府和萬古樓
  除了普通民居之外,明代木氏土司修建的木府、麗江標誌性建築萬古樓極具特色。據説,木府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被譽為麗江古城文化的”大觀園“.這種僭越本分的做法,在等級森嚴的古代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木氏土司從不讓外人進去,連徐霞客也不例外。徐霞客受木增土司的邀請,於1639年來到麗江,遠望着樓閣巍峨的木府,在他的《徐霞客遊記》裏寫下了”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感歎。
  萬古樓為塔式五重檐全木結構建築,高33米,象徵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33萬各族人民。主體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反映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中有”開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傳説,寓意納西兒女共同創造美好的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