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內容資料 關於清明節的小知識

來源:人人運程網 9.07K

清明節是我們國家法定的祭拜祖先的節假日,也是二十四節氣其中之一的清明節氣,而關於清明節的內容資料有哪些呢?關於清明節的小知識有哪些呢?下面就是我們所總結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清明節的內容資料 關於清明節的小知識

關於清明節的內容資料:
  “清明”二字,古書上解釋説:“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矣”;其它書中也有“桐始華,虹始見,萍始生”,“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清明象徵着我國黃河流域,萬木凋零的寒冬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到來了。勞動人民依據節氣來安排莊稼活計。二十四節氣中就有“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之説。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

關於清明節的內容資料 關於清明節的小知識 第2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願採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摺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後。據説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願望。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

清明前後還流傳着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寄託哀思的一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羣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致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採標本,豐富了節日內容。

關於清明節的內容資料 關於清明節的小知識 第3張

關於清明節的小知識:
  清明節的時間和來歷
  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早在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但是清明節的日期我們一般採用傳統的方法來確定,即“冬至後的第108天”是為清明,而冬至在12月22日或12月23日,導致清明節的時間也有所變化。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它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小結:每個節日只要能夠流傳至今就一定有着的道理與意義,清明節就是有着祭祀逝去親人的日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