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絡流行語的特點

來源:人人運程網 7.09K

隨着互聯網普及,網絡用户的增加,網絡上就誕生出一些,詼諧、新穎的網絡流行語,例如近來,紅遍網絡的“良辰必有重謝”,“我的內心是崩潰的”等。那麼淺析網絡流行語的特點是什麼呢?感興趣的,就快隨小編一起來瞧瞧吧。

淺析網絡流行語的特點


  一、網絡流行語的分類
  網絡的流行語具有突然性,通常是一個特定的事件發生後不久對此事的流行語就廣泛傳播了,此外他們還具有分散性,即不同的流行語之間關係程度不大。儘管有一些口號,如“蒜你狠、糖高宗,蘋什麼”等也有類似的結構,但條件是他們是指類似的事件。所以網絡流行語分類不能嚴格地從結構和時間來區分。

在這裏,從修辭的角度網絡流行語是分為兩種,指代性流行語和非指代性流行語。指代性流行語是指那些在一個特定環境產生,直接使用原始的詞語形式,並賦予它新的意義的習語,可複製性較差,比如“豆腐渣,打醬油,俯卧撐,躲貓貓”等等。對於這種流行語的理解經常需要探究這個流行語產生的詳細的事件。

非指代性流行語是指使用通假、押韻、白描等修辭格模仿語言的結構特點,形成一個新的語言形式如“神馬都是浮雲,有木有,美眉”等等。非指代性流行語和自然語言有很強的相似度,都是對現有的語言形式的模仿和重建,所以指性流行語的數量多,並隨着網絡的發展非指代性流行語越來越豐富的,數量在快速增加。

二、網絡流行語的特點
  (一)網絡流行語的諧音現象。和現實社會一樣,網絡社會也是一個巨大的統一語言社區。網絡流行語使用諧音,這裏的諧音有“詞語諧音”和“數字諧音”。例如“豆你玩”“蒜你狠”,都是利用諧音的方式反映了菜價普遍上漲的客觀事實,也反映出這種現象對一般人的正常生活的不良影響。“神馬都是浮雲”,“神馬”不是一匹馬,是“什麼”的意思,取諧音,“浮雲”意味着是虛幻的,轉瞬即逝。“什麼是浮雲”諧音,意思是什麼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歎的意思。“神馬都是浮雲”一般表現人們對一些事情鄙視,現在在網絡上很流行。資料來源:出自紅遍網絡的“小月月”事件。這句流行語表面上看起來“很殘很調侃”,但事實上它代表着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一些特點,深入思考,會有一種無從把握甚至絕望的感覺。但又透着人們對事物看法的超然和豁達。“神馬”和“浮雲”結合,可以形成一個通用的金句,很給力。

相關數據表明“神馬都是浮雲”,是2010年最受歡迎的網絡流行語成為網絡流行語的“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和“悲劇”諧音,詞性就變多了,可以用作形容詞、名詞等。許多年輕人在互聯網上,甚至生活常常使用“杯具”來替代“悲劇”,描述人、事、物。

數字型諧音,通常指的是十個阿拉伯數字發音,組合成為一系列簡單、輸入方便的字詞。如“3166”是“撒優那拉”之諧音表示日語中的“再見”;“7758”,意思是“親親我吧”;“55555……”表示“嗚嗚,他在哭”;“886”表示“Bye-bye嘍”,“8147”是“不要生氣”,“7456”是“氣死我了”諧音,原本就是一種智慧,儘管這種智慧有些難上大雅之堂,但“使人們開心”是網絡流行語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這些聽起來不嚴肅、不莊重的諧音就成為網絡流行語產生且流行下來的巨大推動力。這一點,在2010年的十大網絡詞彙已經得到證實,可以想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諧音,仍然是網絡流行語產生和受歡迎的巨大推動力。

(二)網絡流行語言的產生和方言有很大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交流是通過口頭語言,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方言中發音可能不同,但書面文字是相同的,比如“鞋子”在有些方言中讀成“孩子”,但書面語言還中寫出“鞋子”這兩個字。但在網絡溝通中,語言沒有聲音,所有語言用文字所代替。互聯網用户來自全國各地,從他們自己的習慣,他們經常會根據自己的方言的發音來寫,這造成了一些不相關的語素拼湊起來的新詞語辭。例如,有些人把“非常”寫成“灰常”,“飛機飛走了”寫成“灰機灰走了”,它表明這個地區的人h和f不分;有些人把“感覺”寫“趕腳”,這是湖南方言區。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些詞就成為網絡流行語,不説這些方言的網民也開始使用這些詞。“有木有”就是由地方方言“有沒有”演化來的。大多是用來放在句末,向身邊的人發出肯定的意見。也逐漸被用來表示自己不能抑制的情感。

(三)一些網絡流行語受外國語言的影響。世界上任何語言不是孤立的存在,總是與其他語言發生不同程度的聯繫。現在互聯網聯通整個世界,人與人之間不需要面對面的溝通,但也可能產生不同的語言之間的聯繫。可以説,網絡社會是一個民族語言和文化相互通信融合交流融合虛擬的地方,出現許許多多受外國語言影響的網絡流行語。PK(來自網絡遊戲,意指對決)、PS(指被修改過的圖片)、blog:博客(一種網絡日誌)、btw(by the way):順便説一下、CUL(see you later):回頭見、SJB:神經病、PMP:拍馬屁、MPJ:馬屁精、kick:扁、slap:打耳光等等

(四)一些網絡流行語來自社會熱點現象。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鍼砭時弊的輿論場所。人們選擇一個幽默詼諧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社會熱點現象的評論,使特定的語言表達特定的意義。例如:“我爸是李剛”幾乎是一夜爆紅,是由河北大學醉酒駕車撞人事件而流行的,是人們自發強烈地表達對官二代草菅人命的憤怒。這些詞和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這種網絡語言流行通常有集中性和及時性,當新的社會熱點出現,它將被新的網絡流行語取代。“我們剛剛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是由騰訊公司發佈將在配備有360軟件的電腦停止運行QQ軟件的通知中的第一個句話而火起來。上面的例子表明,網絡人總是在尋找新的興奮點而使網絡語言變得流行,這充分體現了網絡流行語強勁的的變性特徵。

新時代的“四大害”是作為流行語在網絡傳播——“豐田車的底盤、開發商的樓盤、股市的大盤、前男友的硬盤。”認真分析,這“四大害”事件背後有真正的原緣。底盤,從豐田召回事件;樓盤,從房價過快上漲得出;大盤,從股票市場的暴漲暴跌得來;硬盤,從許多“豔照門”中得出。它也揭示了網絡流行語的另一個特點:反映時代,總結了現實。這種語言的變化發展一直緊密聯繫着社會變化,網絡時代的到來,更加速了這種變化。因此,網絡流行語成為信息時代當之無愧的“社會方言”。

三、網絡流行語的形成原因
  (一)網絡社會的信息特點決定的
  在信息社會,網絡是信息傳播媒介中最快速的一種,特別是網絡的便捷、交互、海量信息、多功能聚合讓世界變成一個真正的“多媒體”的海洋。網絡世界豐富多彩,每天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信息在網絡上出版和傳播。所以網絡社會感知的社會生活和發展變化的靈敏度很強。互聯網用户總能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和評論。因此誕生了“圍觀”“路過”“打醬油”等流行語,表示第一時間對一個事件關注和討論。就像“雷”、“山寨”、“神馬都是浮雲”、“羨慕嫉妒恨”、“有關部門”、“鬧太套”等詞在網絡爆紅之後,才被平面媒體、娛樂和公眾接受。因此,網絡作為信息傳遞的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

(二)互聯網用户本身是產生網絡流行語的主力我國的網民規模已達到4.2億多,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8.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歷次調查結果表明,互聯網用户在18到24歲年輕人最多,遠高於其他年齡羣網民而佔據絕對優勢。年輕人思想活躍,喜歡新鮮的事物,追求個性,展現自我,倡導創新、追求時尚,往往不願意接受現實生活中某些語言標準的約束。開放的網絡給年輕人為主的互聯網用户提供了創造發揮空間,為網絡流行語的產生提供了必要、可能的條件。

簡言之,由於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網絡流行語深入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合理性,我們應該用兼容、客觀的態度對待它,不能視為洪水猛獸。網絡社會的產物,當然具有一定的不規範性,對於一些網絡流行語,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才能理解,所以它在應用方面是有限的,有的僅限網絡交際中使用,不要讓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以免引起溝通不便或者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熱門標籤